與子女爭執時 要識說話

與子女爭執時 要識說話

最近發生多宗家庭暴力事件,其實,哪有事事如意的家庭?爭執或不如意事一定會有,但謹記當有問題發生時,必須保持冷靜,又或抽身離開現場,讓雙方都有冷靜的空間,事情必定有新局面。當年與彼得共事時,大家都覺他做事有原則、講道理,是大家眼中的好爸爸;上星期我們舊同事聚會,彼得竟告訴我,他那位名校優異生小兒子廸廸昨晚離家出走,至今仍未回家。

怒氣過後 兒子不知所終

事緣昨晚飯後,為着電視選台的問題,廸廸與母親有所衝突,態度非常惡劣,彼得大為憤怒,代太太出頭怒斥之餘,更要廸廸即時向母親道歉。廸廸別過頭不理睬父母,雙方僵持不下,彼得最後給予三聲作為時限。三聲過後,廸廸仍是動也不動,彼得一怒之下把廸廸推出了家門,並大力把門關上。彼得在屋內靜了10多分鐘,待怒氣過後,打算請廸廸返回屋內,殊不知廸廸已經不知所終。
10多歲的青少年正值反叛期,思想介乎成人與小朋友之間。父母在管教時亦必須尊重他們的自尊心,讓雙方都有時間冷靜抽身,做一條雙方都易行的下台階。例如遇着雙方堅持不下的僵局時,成人可以說:「我現在為了此事很不開心,我需要冷靜一下,之後再和你傾。」然後自己主動離開現場。又或「我請你返入房再諗吓,你有沒有不對的地方,一陣再同你傾。」讓小朋友有自尊地離開現場。
教導有很多方法,要小朋友開口認錯只是其中一種,成人切忌為着一口怒氣而把親子關係弄糟。你愛你的子女嗎?子女有事你擔心嗎?只要答案是「是」的話,請下次有問題時,必須「心平氣和」!

柯文滿:
專業教育人員,管理碩士兼修營養學,近年以營養飲食顧問身份出版著作,並同時為多本教育雜誌擔任義務顧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