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新興市場收購機會

緊盯新興市場收購機會

被鎖定為「明日增長引擎」的新興市場,在葛霖領導下的滙控發展藍圖上,角色愈趨重要,上半年新興市場稅前盈利,較去年同期增加23%,至22.5億美元(下同),對集團稅前盈利貢獻比率,由去年底的16%升至18%。

利潤增23%內地激增七成

葛霖指出,新興市場是集團未來投資重鎮(keyarea),將來的貢獻比率肯定「高於目前」,但沒有透露目標比率。盈利貢獻在新興市場內排名第三的中國,期內稅前盈利勁增74%至2.8億美元。
履新主席後「處女作」收購巴拿馬最大銀行GrupoBanistmo的葛霖,被問及未來收購會否集中新興市場如拉丁美洲時,他沒有正面回應,只表示集團會繼續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市場投資,顯然新興市場不乏機會,而這些地區的金融服務增長,甚至較經濟增速更快。
像Banistmo交易,他認為對買賣雙方來說作價屬合理,未來數年在區內出現類似規模的收購機會並不為奇。不過,葛霖強調,自然增長仍是集團核心策略,滙控亦不會設定收購程式或密度,在拓展新興市場的同時,也不會忽略投資成熟市場如歐美及香港。
集團旗下的企業銀行、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CIBM),亦以新興市場為發展重心,CIBM主管歐智華在倫敦表示,滙豐的投資銀行「不會變成高盛或大摩」,而是善用集團的新興市場平台賺取回報,儘管每宗交易的管理費不及美國市場可觀,但滙豐特有的市場優勢,其他對手難以「抄襲」。
中國內地正進行宏觀調控,滙豐亞太主席鄭海泉說,相信未來調控力度會加大多於放鬆,與交行(3328)合作發展的雙幣卡,上半年發卡量已超過100萬張,預期在滙豐內地約30間分支行數目(包括恒生),至年底時可增至34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