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離世兩成人「病態哀傷」

親友離世兩成人「病態哀傷」

有研究報告指出,在生活壓力排行榜中,喪偶排名第一。中大醫學院精神學系教授李誠稱,假如親人因為不公平的意外去世,特別當事件仍未解決,那麼引發病態哀傷的機會會增加,故很可能事主三年來都未能走出哀傷期。
李誠表示,一般人在親人過世後,會經歷一個三至六個月的正常哀傷期,大部份人最後都能夠接受事實並重新投入生活。不過,他說,當中約有一至兩成人會發展成「病態哀傷」。
他指,「病態哀傷」人士通常有三個特徵:有持續抑鬱病徵;病徵明顯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以及出現自殺念頭或行動。
美國紐約心理學家羅絲的研究報告更進一步指出,喪偶的寡婦,經過一年後,死亡率是非喪偶者的2至12倍。
李誠認為若身邊有人正面對親友離世,不用過份緊張,「重要嘅人離開,可以係人生改變嘅原動力,有啲人可以化哀傷為正面力量,更積極咁生活。」

如何協助面對親友離世人士

--聆聽對方說話
--多花時間陪伴他,參加一些活動,有助他轉移精力
--避免說「人一定會死」、「睇開啲啦」之類的安慰說話
--避免讓他接觸酒精及安眠藥,因為親人離世後是酒精、安眠藥上癮的高危期
--假如他長期處於哀傷狀態,便要說服他去找精神科醫生
資料來源:中大醫學院精神系教授李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