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追蹤:Sony全力革新去暮氣

環球追蹤:Sony全力革新去暮氣

在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新力公司(Sony)以電晶體收音機、彩色電視機、隨身聽(Walkman)、錄影機以及雷射光碟機(CD)等林林總總領先潮流的電子產品,風靡全球消費者。如今,這家電子業巨人已成立一甲子,身上似乎出現很多長者的共通毛病──銳氣不再兼自滿,其名牌效應也不復當年,有學者名之為「新力之病」。
為了一洗暮氣,新力一年前聘用該公司歷來首位外籍行政總裁斯特林格(HowardStringer),全力重新打造新力的金字招牌,並大刀闊斧進行瘦身。儘管取得一些初步成績,但能否回復往昔的黃金歲月,尚待觀察。
今年是新力60歲大壽,但斯特林格並沒有一味對該公司善頌善禱,反而強調不會坐視新力走向老成凋謝。他指出,對於這家已成立多年的大公司來說,因循保守是一大要害,惟有坐言起行實施重整,新力才不會錯失再生的時機。

重整工作已見成績

《新力之病》(Sony'sSickness)一書的作者城島明彥表示:「以往人們一提到新力,就想起出類拔萃的科技、有型有款的設計以及其他公司望塵莫及的精良產品。現在?新力只是一個品牌而已。」
斯特林格出掌新力後實施了兩手策略:一方面進行瘦身,另方面集中火力催谷有增長潛力的業務。但這樣做說易不易,因為新力目前的規模實在太大了。
這家公司現時經營範圍甚為廣泛,從電器、電視遊戲、荷李活電影,以至金融服務和唱片製作不等。手伸得這麼長,主要拜上任行政總裁出井伸之所賜,但他在「協同」不同業務方面,卻顯得有心無力。
斯特林格上任後大刀闊斧進行重組,重要措施包括:(一)該公司計劃在2008年3月前裁減1萬個職位,佔全球員工總數(158,500人)約6%,而迄今已實現裁員9,600人;(二)出售總值1130億日圓(約76億港元)的資產,減持新力在一家零售連銷店所佔的股份,撤銷Aibo機械寵物項目以及停止生產等離子(Plasma)電視機;(三)一改日本公司的作風,不再聘任退休高層人員擔任名譽性質的顧問,而迄今已有45名顧問解職。

與消費者隔閡擴大

城島明彥等經濟專家表示,斯特林格上任以來,新力的情況確有改善,但該公司能否全面回復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的黃金歲月,尚需要更多時間觀察。
事實上,斯特林格的重整工作目前已見到一些成績,該公司上季轉虧為盈,主要受惠於液晶體(LCD)平面電視、數碼相機與攝錄機,以及筆記簿型電腦銷售強勁。
新力社長中鉢良治認為,平面電視和微型音樂播放器將會是新力今後必須於電子業取勝的兩大產品,失去這兩塊兵家必爭之地,新力的號召力將更加令人懷疑。他警告,在音樂播放器方面,新力的表現已落後於美國蘋果電腦(AppleComputer)的iPod。
中鉢良治承認,新力曾在開發產品方面過度自滿,其設計主要依照該公司對市場前景的預期,而不是追隨當前消費者的口味,結果其產品與消費者需求脫節。
一些專家指出,新力的工程師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該公司賣甚麼產品都會得到受落,其實與消費者的隔閡正不斷擴大。
他們指出,新力在1979年推出的Walkman,長時間成為領先潮流的尖端產品,但Walkman現在已沒甚麼了不起。該公司需了解消費者目前想要甚麼,例如他們再不願被人看到戴着耳筒。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