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血戰黎巴嫩真主黨,已演變為全面戰爭。事緣上月底真主黨游擊隊擄走一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反擊,真主黨再擄劫兩名小兵,擊斃八人。
真主黨挑釁在先,惹毛了以色列,形勢極為複雜:真主黨並非政府,民選的總理西尼烏拉政府與美國關係甚佳,以色列的反擊,以黎巴嫩全國為目標,殺死了許多無辜婦孺,則未免令人遺憾。
以色列反應激烈,基於一份強烈的威脅感:南臨巴勒斯坦的哈馬斯恐怖主義政府,北毗黎巴嫩,如果任由黎巴嫩的真主黨把以色列士兵當做點心,則以色列在中東即無以立足。東面尚有敍利亞,再過去就是伊朗。真主黨徒為伊斯蘭教中的什葉派,與伊朗同一條路。
伊拉克的侯賽因倒台,國內的什葉派武裝勢力又告活躍,侯賽因在位之際,其遜尼派政權尚可牽制什葉勢力。現在中東什葉派激進勢力這個腫瘤已經擴散,幕後由「中東希特拉」伊朗狂人總統號令,以色列境況危急,遂以同樣激烈的方式尋求突圍。
以黎戰爭,比起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影響更為深遠。因為黎巴嫩的真主黨本來就是伊朗一手製造出來的,兩者的血緣關係,類似赤柬波爾布特政權和中國。真主黨徒最初還是伊朗教主高美尼的「革命衞隊」人員,後來不斷接受伊朗金錢資助、軍火運輸,真主黨高層的決策委員會(類似特區政府的所謂行政會議)內,有兩人是伊朗國民。
因此,以色列轟炸黎巴嫩,還隨時出動陸軍進入黎國。打狗衝着主人,明明是要伊朗狂人阿瑪賈好看。以色列之戰若有閃失,退一步即無死所,因為伊朗正要在中東遍地扶植原教旨的暴力政權包圍以色列──伊朗總統艾哈邁廸內賈德說過,要令以色列在地圖上消失。
這句話不是空言,伊朗不但與敍利亞結盟,而且還大舉滲透伊拉克,向伊拉克捐助十億美元,建立電訊網絡,讓兩伊共用同一套電訊系統。伊朗又向伊拉克教民贊助朝聖活動,不是叫他們去沙地阿拉伯的聖城麥加,而是西訪伊朗什葉派的聖廟。
以黎大戰,是伊朗野心擴張的歷史良機,出乎布殊的美國政府意料之外。
美國一須對付拉登,二須平定伊拉克亂局,三受北韓核危機困擾,四則俄國乘勢開展咄咄逼人的石油外交,大事渾水摸魚。沒想到黎巴嫩再出事,又添一大爆炸熱點,布殊暫無計可施,先向阿拉伯世界的盟友通一輪電話:埃及和約旦同聲譴責黎巴嫩,沙地也與黎國劃清界線。只要埃及、約旦、沙地這三大國仍然親美,則中東未至於不可收拾,但只是一時,長遠仍深以為憂。因為一場中東的世界大戰已經依稀成形:什葉派勢力超越國界,真主黨與哈馬斯一旦結盟,聽命於伊朗,一旦伊朗有了核彈,而伊朗與北韓進一步靠近而成伙,則這個世界將會是甚麼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