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下半年,港股未擺脫上半年大幅波動的局面,7月至今恒指高低位波幅達900點。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主席薛嘉怡(ElisabethScott)預期,下半年本地基金行業銷售會較為困難,因面對投資的風險更大,包括息率走勢、滙率變動、政治選舉等因素,均令市場波動更大,投資者或更傾向持有現金。
【本報訊】據投資基金公會統計,香港股票基金上半年投資回報率13.21%,在本港各類基金中排第19位(見表)。
港股回報13%遜內地印尼
對於5月底出現的環球股市大調整,薛嘉怡接受訪問時指出,該月份基金業表現較預期好,仍錄得淨現金流入;6月份雖然銷售略有放緩,但預期仍有輕微淨現金流入,據她分析,這是由於投資者漸趨成熟,將基金視作長線儲蓄工具。
上半年認股權證及衍生工具基金的表現最理想,回報率高達29.82%,其次是中國股票基金,達28.79%;印尼股票基金達23.19%。表現最差是日本基金,其中日本股票基金虧損2.62%,日本小型企業基金更蝕14.26%。
薛嘉怡指出,自05年中息率開始回升,本港投資者的投資口味亦有顯著改變,之前在低息環境下逾一半投資持有保證基金;但目前在較高息的環境下,逾八成投資在與股票相連基金,以追求更高回報,當中半數投資在新興市場、大中華區、日本及商品相連的基金。
18%成年人投資基金
她認為,本港基金市場是亞洲區內最成熟的,佔18%成年人有投資於基金產品(未計強積金客戶),較99年的4%大幅提高,主要是銷售渠道增加,例如銀行也有銷售;而強積金的推行令市民對基金有更多認識;加上2000年通縮及低息環境,令保本基金大行其道,吸引一批追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捧場。現時本港可供認購的基金產品逾2000種。
談及本港稅制改革,薛嘉怡指出,現時不少市民有額外供款作為日後退休金之用,希望政府對該類款項提供稅務優惠,以鼓勵市民更好地為退休作準備,從而減輕政府日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