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投資一周<br>買銀行股點解要揀匯豐?

蘋果投資一周
買銀行股點解要揀匯豐?

今天開始是公布業績的高峯期,揭幕的就是兩大藍籌銀行恒生和滙豐。前者以香港市場主導,雖然銀行業務在香港仍有可為,但是在愈見激烈的競爭下,實在難以看好;後者業務則早已遍及全球。同樣是業務遍布全球的花旗集團,正要為當年不斷擴張遺留下來的問題執手尾。滙豐作為一家全球性的銀行,究竟香港的投資者應如何看待?今期投資一周,便將滙豐置於世界地圖上,透過放大鏡來看這家投資者至愛的未來。

美國《福布斯》最新公布全球二千大上市企業排名榜,花旗集團繼續位居榜首,連續三年稱霸,而滙豐控股則排名第五。兩家跨國銀行企業,前者的主要盈利來自美國本土,佔總盈利的57%,亞洲區及墨西哥則分別佔14%及10%。滙豐的收入則較多元化,沒有一個單一地區提供超過50%的盈利,過往主要盈利來自香港,亦由02年的35%,大幅減至05年的21.5%,北美洲及歐洲則分別提供32.7%及30.3%的利潤。
滙豐過往十多年除了股價穩升及派息高外,無論是散戶抑或是機構投資者都視為長線首選,可是滙豐在最近這幾年的股價表現則相對遜色。同為藍籌的渣打銀行(2888)及中國移動(941),渣打自02年10月31日上市的87元,至上周收197元,升幅為1.26倍;同期中移動由19.2元攀至上周的50.25元,升幅達1.62倍;滙豐股價只由85.25元,升往139.8元,增幅只有63.99%,升幅明顯落後。
另一邊廂,花旗集團股價過去五年一直徘徊於50美元,現市盈率亦只不過是11.8倍。大股東沙地王子AlwaleedBinTalaAlsaud在今年一次電話訪問中表示,花旗管理層已經再沒有藉口拖下去(Citihasrunoutofexcuses),而停滯不前的股價更是不可接受。
事實上,相比其他美國的上市銀行,花旗跑輸大市最少45%至50%。剛接任花旗集團主席一職的普林斯(CharlesOPrince),也絕對明白大股東的壓力,所以他的辦公枱上長期放了一塊刻着「沒有藉口(NoExcuses)」的座右銘。

花旗滙控策略同為自然增長

分析員認為,要令花旗重新振作,首要是將業務化整為零。紐約SAMAdvisors之分析員WilliamSmith指,若花旗業務拆成三份︰美國零售銀行業務、國際業務以及投資銀行業務,估計可以將現有資產的價格提升至60美元一股。前主席魏爾曾希望花旗能夠成為一站式的財經超級市場。如今換了普林斯管治下的花旗,雖然矢言不會走分拆的方向,但重點已經在於重整在美國本土零售銀行業務,另一方面則向發展中國家市場擴張。在擴張的過程中,面對世界各地的對手競爭,其中最大的一個對手又是滙控(005)。
另一派說法指,花旗要繼續以往的模式,透過收購去令集團不斷增長。第三條路也是最難走的,就是要透過自然增長(OrganicGrowth),在現有業務上壯大集團基礎因素。
無獨有偶,滙控自集團新主席葛霖(StephenK.Green)上台後,亦不斷強調自然增長的策略。滙控在香港個人業務及工商業務的成本效益比率,分別為33.3%及27.2%;南美洲則及亞太其他地區之成本效益比率仍然偏低。若滙控能扭轉局面,將能進一步提供盈利。事實上,在滙控近期的管理主調亦是「化規模至優勢」(TurningScaleandComplexityintoCompetitiveAdvantage)。
根據滙控現時的策略,中北美及大中華將會是主要的收入來源,而增長將會來自中國、印度、墨西哥以及巴西。成功與否,當然最終取決於執行和管理之上。
不過從葛霖和紀勤的配搭來看,滙控能成功透過自然增長更上層樓的機會,似乎會比花旗改造來得快而明顯,所以也難怪分析員一致看好滙控。
蘋果財經資訊研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