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三個八婆從上飛機到下機幾乎十六個小時都未停口,話的內容無他,不外乎老公、仔女、街坊、吃喝、掃貨……偶然累極合上眼睛,只要其中一位稍醒才半隻眼微睜,三隻口又嘩嘩啦啦上鏈啓動;三個八婆,長途飛機坐在一起,成了一堆七十一,夜光墟。
人家老外也有交談,就不明白唐人聊天特別響亮,特別不顧自己私隱,懶理別人知情權!(同樣發生在公眾空間使用的手提電話,人人猶似思覺失調,向空氣控訴,對別人安靜的權利特別疏忽。)
點解?
無論上課或演講來到Q&A自由發問,香港學生特別安靜、斯文。然而踏出課堂,巴喇巴喇掏出電話呱呱呱,性格很有點分裂。
後面三個八婆基本上平排而坐,交談雖興,卻沒有眼神接觸。
香港人一般缺乏交談儀態家教或訓練。公眾場合站起來面對群眾發言,我們沒有內地同胞的膽識與組織能力,難怪不少內地人批評香港高官說話的清楚及感染能力不及北京胡同裏隨便一名小販或阿嬸。與計程車司機比較,水平則差距更遠了。
港人不習慣交談間與對方四目交流,眼神恒常漂流出局自說自話,又擔心別人聽不到,所以愈講聲浪愈烈,就似從前的長途電話或撞聾。
這些八婆如果用心與對方交談,眼神便交代了一半,聲音自然放緩,不用十多個小時似小喇叭,不斷製造乞人憎噪音。
有研究報告,不用眼神交流說話者缺乏信心,害怕人家看清眼神背後真正的自己;所以特別愛唱卡拉OK,愛高聲使用手提電話,愛不用面對面地亢奮不停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