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萍語:匯控雖好追貨咪心急

投資萍語:匯控雖好追貨咪心急

美國企業業績、利率快將見頂及期指結算主導上周港股表現,恒指在成交未見明顯增加下,又再進賬近500點,下一階段走勢料轉以本港上市公司業績為焦點。
滙控(005)及恒生(011)明天公布上半年業績,東亞銀行(023)亦將於本周五派成績表。在過去兩年,市場對銀行股業績均有一個鮮明的關注點,以2004年為例,呆壞賬回撥金額成為銀行盈利增減的關鍵,去年則以新會計制度下的資產升值幅度為焦點,但上述兩項因素對今年銀行盈利的影響已相對輕微,而銀行本業的營運情況將直接反映於今年的業績身上。
以滙控、恒生、中銀香港(2388)等大型銀行來說,由於市場資金相當充裕,淨息差收窄壓力仍大,而財資市場收入則受債券收益欠佳所影響,不過,本港經濟逐步轉強令資產質素有改善,以及非利息收入增長均對大型銀行業績有幫助,但大家亦應留意上述3間銀行在非利息收入增長方面料有頗大分別,令盈利增長亦不一。
預期恒生銀行及中銀香港在這方面的成績遠落後於滙控,加上兩者以本地業務為主,盈利增長的局限性較大,因此,業績料不會帶來驚喜。相反,滙控的環球業務,以及近年在新興市場的業務大幅改善,有助抵銷本港有限的業務增長,而集團在歐洲、美國及本港積極拓展非利息收入的成效,將成為滙控盈利增長的主要動力。市場目前普遍預期滙控中期盈利增長8%至15%不等,大致於去年上半年盈利增長9.5%及去年全年增長16.7%的範圍。

東亞工銀有優勢

至於中小型銀行方面,今年上半年主要受惠於同業拆息低企,令淨息差得以擴闊,而永亨銀行(302)、東亞銀行亦得益於期內地業務的盈利貢獻,只是在金融產品銷售及服務方面則仍面對較大的競爭壓力。但整體來說,個別中小型銀行之業績反而有機會帶來一點驚喜。
從近期銀行股股價走勢來看,大多正在反映上半年業績的利好因素,問題在於股價是否已充份反映。筆者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加入下半年銀行業營運因素一併考慮,以整體銀行業而言,面對內地資金流入本港,大型銀行淨息差收窄情況難有改善,加上物業交投不如預期般活躍,令按揭業務增長有限,因此,大銀行已採取進取方式拓展理財、金融產品銷售業務,而滙控將部份分行改為7天營業,正是朝着這個方向發展,而恒生、中銀香港則顯得遜色。對筆者而言,滙控仍是大型銀行股的首選,但現價已反映部份這方面的前景因素,加上該股於9月份開始,佔恒指比重下降,不必急於在現水平買入。
中小型銀行在淨息差方面料只有輕微擴闊,在變相7天營業的環境下,競爭成本將提高,因此,筆者只會選擇有新增長點的東亞銀行、工銀亞洲(349)候低買入,而中信國際金融(183)現價仍落後。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