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小足球 - 陶傑

亞洲小足球 - 陶傑

世界盃完了,亞洲輸光了,一個月後,還有沒有人再獨立、深層、後現代地繼續思索世界盃的亞洲問題?
就像九十年代塵囂一時的所謂「亞洲價值觀」,世界盃的亞洲崛起論,本來就是一場喧天蔽日的沙塵暴。二○○二年,日韓在世界盃出頭,是因為主場之利,當年中國也混進了三十二「強」──其實外圍的三十二隊,根本沒資格稱「強」,最後八隊才配稱八強,正如春秋前期,共有四百個小國,歷史學家從來沒叫過「春秋四百強」,只稱「春秋五霸」──也只是叨了日韓地運之光。

還記不記得巴西對中國,本地足球評述員那副像吃了一噸大蔴加三百磅藍精靈的嘴臉?像齊天大聖附身的義和拳向八國聯軍叫陣,他竟然一度真的相信中國可以擊敗巴西。今年世界盃,日、韓、伊朗、阿拉伯,在外圍的那個孕婦的大肚子裏,流產的流產,死胎的死胎,而中國隊像一條失落的精蟲,在陰道之半途疲夭,連卵巢邊也沒有沾上。反而有時自稱是亞洲國家的澳洲,歷盡艱辛,總算生下來了,可惜只有三磅重,在氧氣箱裏擱了幾天,輸給了意大利,也不幸沒養活。
因此文化學家傅爾(FranklinFoer)前年出版的暢銷作「足球世界觀」(HowSoccerExplainstheWorld),搜集資料的時候,他旅行全球勘察足球,去過前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巴西的里約熱內盧,亞洲最遠處去過德黑蘭,波斯灣以東,他竟然一個亞洲國家也沒有去,省回一筆旅費,或許他覺得去亞洲研究足球,不如到南極去勘察企鵝,在企鵝排隊跳水的姿態中,還有一點點足球員出場列陣的靈感。
亞洲為什麼沒有足球?不是因為亞洲人矮小。巴西的比利,只有一米七高,還比香港的陳小春矮幾公分。亞洲足球之失敗,即使日韓,是因為缺乏國內的聯賽,像英超聯。韓國的國家隊由現代或三星一類的財團當老闆,韓國人不知道,優秀的足球有賴平時的一張競爭之網,真正的球星,平時由國內的聯賽中誕生。
本來中國有這樣的環境:黑龍江、浙江、廣東、四川,平時天天互賽,打世界盃,則內擷各地精銳,讓哈爾濱的守龍門、廣東的打中場、四川的踢前鋒,但以中國人的地域歧視,外江佬看不起小老廣,北京人蔑視上海人,加上舉國貪污,要拼湊成像英格蘭一樣的球隊,是做夢吧。
因此中國足球,三百年內可以不理,而亞洲國家進八強?像一個紮了輸精管的男人,跟一個六十歲的女人交歡,還戴了三個安全套,能叫那個收了經的老太太懷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