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上周三公布了一個《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的諮詢文件,但似乎連親政府的傳媒也不叫好,因為當局一反常態,在其「扮吓嘢也會說,最終會有普選」的年代,居然說要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每年花五、六千萬元,弄二十二個肥缺,擴展老董任內最錯政策之一的問責制。
基本上,整個構思由老董被褫奪特首開始,曾蔭權已經開始籌劃,一方面籌組他連任的班子,另方面做樣子也要交功課,回應中央要求「培訓(聽話識做)政治人才」的要求。
憑親疏派位官商易勾結
曾蔭權叻過董建華。老董在○二年七月推問責制前的一兩個月,才四處打鑼找問責局長,最終倉卒拉雜成軍,結果分裂港英政府行之有效的公務員文官制度。曾蔭權不是儍仔,他要應付中央、左派與商界財團的需索,不會像老董般匆忙上馬,搞到要倉皇辭廟!這二十二個人選,就像他已經大致內定了的下任問責官員般,已經有個譜,只看如何依照「親疏有別」派位而已!
對於問責制如何失敗、對文官制度帶來甚麼破壞,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自然心中清楚,他沒有對症下藥檢討、向中央道出實情,反而選擇一條令香港行政架構走向更專制、更容易官商勾結、財團壟斷之路。
根據新建議,當局將在問責局長之下增加兩層架構:副局長、局長助理,每層架構都由政治任命的人擔任。就像問責局長般,沒有公開的入職評核、資歷,總之「圍威喂」話你掂就做得,當中包括不為市民所知的政治交易。
這套建議披上英美外衣,但沒有告訴市民,人家的制度有民主投票選舉的政黨政治相輔相成,外國的政治人才都是由低層一步一步爬上去,每個政黨目標是要執政展理想,制度上受選民監察,有認受性,不像特區政府這般畸形,特首權力特大,卻完全沒有認受性與行事規範制衡。立法會議員由選民選出,卻無權執政,只能做反對黨,或者像民建聯這個樣子的黨!
摧毀文官制當千古罪人
曾蔭權的想法只是按自己連任度身訂做,確保未來五年,有足夠聽話的奴才聽他使喚,能夠替他進行「政治宣傳工作」、「迷惑傳媒與市民」、「與政黨商界政治講數交換」,至於整套制度的後遺症,下個特首處理,與他曾蔭權無關。
新建議說明每位問責局長有「兩套班子」,美其名對內與對外,但一個團隊內外分工與「兩套班子」是兩回事,董建華的問責制,已經證明其兩套班子方式,不利穩定、製造分裂,這套所謂政治委任制度,只是問責制加大版,制度上只是助長特首個人威權、推行專政。估計文官制度,五年內可以毀在曾蔭權手上,他將是政務官的「千古罪人」。
民建聯舉腳贊成新制度,是因為開了一條「新派位制度」,民建聯十幾年來只能吸引低層次人才,有料專業人才皆不肯投靠,日後靠這條「捷徑」可以壯大聲勢。自由黨已經不夠人才守住功能組別,簡單如田北俊,才會說「不屑派人去學師」之言。
另外,商界財團最想靠這條「捷徑」,植一批受命於自己的人入政府當內應,在曾蔭權來說,這只是官商勾結講數的派位機制,當然未來五年,他的基本班底還是信得過、博上位的年輕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