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性質敏感,媒體春秋從來少不免引起政治波瀾。六年前香港電訊的易手、今年電訊盈科的賣盤,還有今年亞視股權的「國有化」,每每牽繫於政治角力。有學者指出,無綫倘若將控股權易手,必會引起政府的關注,甚至插手。
如電盈事件翻版
2000年,新加坡電信有意收購大東電報局手上持有的五成多香港電訊股權,市場上即傳出中央政府不希望外資控制香港電訊,結果就有本地財團盈科數碼動力(電盈前身)出面收購,擊退新加坡電信。到了今年,輪到電盈賣盤,外資麥格理率先彈出,卻未獲另一股東網通的祝福,事件變成政治風波,最後由白武士梁伯韜以近92億港元接棒,讓這家本港最大電訊商得以「力拒外侮」。
如今無綫控股權可能隨時有變。每次有電視企業股權變動,都會引來政治風波。亞洲電視今年5月突然宣布,引入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創辦的中信集團旗下中信國安入股亞視22.22%權益,隨即引起政界關注,有立法會議員擔心,股權「國有化」會影響亞視的新聞和言論自由。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蘇鑰機指出,電訊及電視等大眾媒體對社會有重大影響力,世界上大多數政府都會有嚴格管制,例如限制外資持股量。嶺南大學政治學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說,今次無綫傳出控股權變動,必定會引起香港及中央政府的關注:「如果政府唔想某個財團擁有,中間有好多辦法,包括非正式嘅游說等。」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