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電話騙案猖獗,警方今年上半年接獲的電話騙案達762宗,較去年同期激增1.6倍,但破案率奇低,其中西九龍總區的電話騙案破案率更不足1%,有長者在三個月內先後被冒充兒子的無良騙徒行騙達12次之多,損失50萬元。西九龍總區副指揮官鄭慕絲表示,除了長者,年輕人及旅客亦會成為獵物,有狡匪甚至冒充警員進行欺詐,呼籲市民提高警覺。 記者:盧文烈
警方今年上半年錄得762宗電話騙案,合共涉款1,260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單是西九龍總區便有151宗,較去年增加94%。電話騙徒多選擇日間行動,案件涉及的金額由500元至50萬元不等。鄭慕絲說,損失最慘重的個案發生在去年九至十一月間,受害婆婆先後被同一名冒充其兒子騙徒以電話行騙12次,最終損失50萬元。
有騙徒假冒警員欺詐
騙徒事前會透過不同方法搜集獵物及有關人士背景資料,例如冒認資料搜集員,透過電話訪問套取資料,幾日後再假冒受害人子女或親屬進行欺詐。鄭慕絲說騙徒除了利用受害人對子女的關愛行騙外,最近警方更接獲兩宗冒警的電話行騙個案。騙徒首先致電目標,自稱警員,並留下電話號碼,示意獵物若收到任何騷擾,可向他求助,幾日後騙徒安排同黨致電獵物勒索,獵物不虞有詐致電「假警員」求救,最終更按假警員指示存錢入有關銀行戶口。
警方資料顯示,六成電話騙案受害人是60歲以上的長者,三成為青年人及旅客。大部份年輕受害人是接獲自稱舊同學或ICQ認識的朋友來電,借故急需金錢或介紹工作,然後騙取受害人金錢或手電後逃去無蹤。至於受害旅客多數是內地人,騙徒會致電酒店房間與受害人聯絡,並自稱是其朋友,相約受害人外出觀光,再藉詞借錢。
要偵破電話騙案困難重重,西九龍總區今年上半年僅有一宗案件成功破案。
假證開戶口偵查困難
鄭慕絲解釋,由於騙徒通常會指示受害人透過自動櫃員機將金錢存入指定戶口,避免銀行職員起疑心,而騙徒所使用的戶口多是利用已報失的身份證明文件開立的「太空人」戶口,增加偵查的難度。
鄭慕絲提醒市民,若接到來電時對方開場白是「你估吓我係邊個」便要小心,因騙徒可能想藉機套取受害人親屬的姓名。曾識穿電話騙徒的李女士呼籲市民冷靜。「傾多幾句就會認得佢把聲唔係自己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