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訊:粉面桃花朵朵開

上海通訊:粉面桃花朵朵開

曾幾何時,那個「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的阿牛,又讓一曲《桃花朵朵開》傳遍上海灘。不知是不是受這首歌的影響,反正,在這個夏天,「千樹萬樹桃花開」佔據了這個城市摩登的最高地。粉色的桃花,化身成為男士們的短打、女士們的裙裝,煞是搶眼。在上海的三大時尚地標──百勝百貨、美羅城和恒隆廣場一帶,十有三四的男女,均以粉紅色系列招搖過市。如此整齊劃一的流行色,在以個性化做標榜、海納百川做口號的上海,已經有好多年沒有出現過。
有人說,粉色系列的流行,和上海人的包容性格有關。這個城市,從來就沒有濃烈的愛恨情仇,人們的處世之道,也絕不黑白分明。東方的紅,它就有本事滲入白,變成粉紅。西方的藍,它毫不費勁,就讓它成為天藍,至於嫩綠、鵝黃、淺灰、淡紫,凡和素雅有關的色調,統統是它的主色調,大紅、翠綠,則一律被稱做「鄉氣」,而大凡有點虛榮心的上海人,最迫切的,就是和鄉下人或者是江北人劃清地域上和思想上的界線,所以,粉面桃花朵朵盛開,是上海人內心發出的無聲的吶喊。

粉紅系列凸顯年輕

也有人把時下的桃花現象歸結為男色時代的到來。君不見,一場《加油,好男兒》鬧劇,引來了諸如某月丫頭這樣靠網上出位搏眼球的評委,還有曾在博客中用文字直播自己做婦科檢查的某某樹、以某地韓紅自居的女色魔,當然,其中也不乏開始過氣的一干性感女性。她們以男色消費者的眼光,把一個個粉面桃色的小可愛推上了「好男兒」的寶座。
但是,社會學家似乎又不那麼看待眼下的桃花現象。他們從更深遠的社會分配的角度、企業用工的角度,來反映人們的恐老心理。招聘會上35歲的年齡分界線、養老金與社會平均收入的漸行漸遠、空巢現象、啃老族的出現,多少反映了年齡的一種失落,而粉面桃花的裝束,在許多人看來,是具有顯年輕的功效的。
游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