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再次風起雲湧,戰雲密布。
已是屢見不鮮。像過氣電影大亨把同一個題材,重拍了N次,拍到爛了,觀眾呵欠連連,仍不罷休。大概又是以色列佔人領土,遭受報復,然後很老土地報仇,抓個藉口拼個你死我活。
但今集情節,不如想像般簡單。讓我們給2006版來個精讀。
「今次衝突,是否因以色列佔人領土而挑起的?」
剛好相反。以色列六年前撤出黎巴嫩南部,去年撤出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帶,明顯有意為局勢降降溫。當時以色列鷹派公開反對,揚言撤軍是個瘋狂的錯誤。
暫時看來,不幸言中。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對撤軍並不領情,奪回土地後,不事建設,反而進一步挑釁。黎巴嫩的真主黨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分別跨境擄走幾名以兵,是衝突的導火線。
「以色列一向都熱衷高調的報復吧?」
其實不是。近年以色列面對真主黨襲擊,都盡量息事寧人,就算在前兩任強人總理任內也如是。真主黨前幾次擄走以兵,以色列也願意交換囚犯,甚至以少換多。
想不到今次會大規模報復。有說是因為新總理乃文官出身,欲以此擺脫弱質書生形象,樹立威信。此外,真主黨和哈馬斯同時襲擊,雙重挑釁,以色列覺得是欺人太甚,氣上心頭,舉軍痛擊,不分軍民,誓言不把真主黨連根拔起,絕不罷休。這次施襲者計算錯誤,玩出火了。
「黎巴嫩剛享了幾年太平日子,為何突然襲擊鄰居?」
要弄清楚,施襲的不是黎巴嫩軍隊,指揮的也不是黎巴嫩政府。
施襲的是真主黨武裝部隊。真主黨創辦於一九八二,任務是對抗以色列的侵略。以色列撤軍後,政府一直未能解除真主黨的武裝。這也難怪,黎巴嫩政府軍,實在比真主黨弱勢得多。
真主黨的而且確是一個政黨,是黎巴嫩最大教派的代表黨,在議會及政府裏均有席位。但不要誤會,真主黨武裝部隊並非聽命於該政府,鄰國敍利亞和隔籬再隔籬的伊朗,才是幕後的老闆。
真主黨雄據黎國南部,與以色列的北邊接壤。位於北部的首都貝魯特,往日的外號是「中東的巴黎」,惜被1975至1990的內戰弄得滿目瘡痍。內戰結束後,黎國政府積極發展經濟,現在貝魯特高樓處處,是中東型人潮人集中地。這次以色列向黎巴嫩的政府施壓,要他們為真主黨的行為負責,連累貝魯特捱轟,正是黑狗偷食,白狗當災。
「伊朗為何指使真主黨施襲?」
先說清楚,伊朗的最高領導,是精神領袖,手握兵權。外間估計,他未必贊成挑釁。
地位次高的是總統,現任的內賈德有「狂人」之稱,曾宣稱納粹大屠殺是個謊話,又揚言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內賈德無權指揮伊朗軍隊,卻與伊朗國內非正式軍隊革命保衞軍稔熟。而革命保衞軍的後台,正是真主黨的贊助人。
內賈德是真主黨協創人,舉足輕重,所以能遙距發功。一般相信,伊朗就核武問題行將面對聯合國裁決,內賈德欲借真主黨引開注意。正好真主黨想藉此宣威,一拍即合。
「哈馬斯呢?」
以幹掉以色列為己任的哈馬斯原是武裝組織,今年一月贏得大選,黨領袖成為巴勒斯坦總理。他上台後,走溫和路線,主張議和,並承認以國的地位。黨內激進派當然強烈不滿,遂自行進襲以色列,把鬥爭延續下去……
不要忘記,這裏說的,只是這一集的劇情。此前N集的前世今生,恩怨情仇,錯綜複雜,像抬頭望見的一片夕陽天,滿布染得腥紅的密雲,教人看不到盡頭。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