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屬:官方紀念政治味濃

遺屬:官方紀念政治味濃

「你們政府搞你們的抗震紀念,我要在家裏紀念我自己的。」在昨日唐山地震30周年的紀念日裏,現年50多歲,劫後重生的於先生與其他人一樣,拿着冥紙、蠟燭,和太太一起走到住所附近的十字路口、向着西方點起蠟燭、燃燒冥紙︰「這是紀念我們的外甥女,她死的時候還小,只有一歲多點,也就沒立碑,每年就在這兒燒燒紙、想想她。」他批評,官方舉行的紀念活動政治氣氛過濃。
每年「7.28」的凌晨、天未光前,於氏夫婦都會風雨不改地,用上述方式來紀念外甥女。當年唐山地震時,才20多歲的於先生,由於全家住的是平房式的大宅院,上自祖父,下自外甥女共20多人,僅外甥女不幸死去。「作為唐山人,這一天絕對不是高興的日子。」於先生說,每年的「7.28」,他們只會燒紙。而在北方人相當重視的大節──十月初一寒食節,他們會更隆重,燒一些冥衣等物品給逝去的外甥女。一些較為傳統的唐山人,更會在這天前先沐浴、齋戒,再拜祭震亡的親人。

對「10年祭」儀式沒興趣

30年來,唐山地震對於先生來說是想忘記卻又無法忘記的傷痛︰「唐山雖然沒有大地震了,但幾乎每年仍有四到五級的地震。每次遇到這事,唐山地震的記憶全回來了,大家也會坐在一起聊起這事。」
作為劫後餘生的唐山人,於先生希望當局每年都可以舉行一定規模的紀念活動,而不是現時官方所搞的20年、30年一類的「抗震」紀念儀式︰「沒興趣!唐山抗震紀念碑剛建好時,我第一個跑過去看,看到『抗震』兩字時,心裏就想︰為甚麼叫抗震呢?地震是抗的嗎?」自此,他沒再踏足半步紀念碑。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