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廸士尼園特區開幕即將一周年,特府承認,樂園第一年入場人次未能達到五百六十萬目標,銀行可能翻臉,據此要求提早還款。
廸士尼雖提供歡樂消費,一向在國際文明社會如巴黎、東京、洛杉磯經營,正如本人三五年前就預言:在小農式的東方社會建立樂園,觀念極其超前,命意過於大膽,有如把人的腎臟移植入一頭猩猩的體內,文化血緣基因大錯配,必須經受長期的排斥。果然,樂園開張之後,遊客的農業社會暴發行為習慣如喧嘩、吐痰、抱小孩隨地小便等,為廸士尼平添一層娛樂性,家長衝擊鐵閘,把小孩凌空推塞,難民場面震撼萬分,更令特區廸士尼園成為國際花邊新聞焦點。
廸士尼如想開拓新財源,必須「在盒子外思考」(ThinkoutoftheBox),產生新思維。例如,鑑於廸士尼園內的中國遊客行為充滿驚慄的戲劇張力,本身即可構成一大景點,特區廸士尼園可增加一項「參觀特區廸士尼遊客行為」活動,接受外國人士報名,在廸士尼園外另建一座「國際觀景台」,配有高度數望遠鏡,專供歐美日本的人類學家、文化研究工作者、中國問題專家等等親臨,好像米埔觀鳥一樣,觀察中國大陸人士攜子女遊園時的各種充滿中國國情特色的奇異行為,寫筆記、拍照片,一為學術、二為娛樂,當特區廸士尼建立了此一全球特色,東京巴黎即無可取代。
此一商機,創意靈感來自中國新詩人卞之琳的哲理句:「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把園內遊客也當做廸士尼的一個賣點,即可創造新的財源。
其次是客源問題。人次不高,是因為香港人覺得廸士尼園「一次性遊玩」已足,重返再玩的價值不高,美方人員必須糾正此一短見。廸士尼園附有兩大度假酒店,裝潢華麗,其中一家,設計以美國十九世紀末田園懷舊式風格,加上當年美方要求嚴苛,喝令股東董特府在環繞廸士尼園一大片土地之內,不得施土木破壞環境,以致酒店的每一卧室,窗外的自然畫景,看不見一家按摩桑拿、卡拉OK的簡體字光管招牌,藍天白雲,青葱處直迫瑞士綠水青山,壯麗處可亂加州。酒店取價,雖高達三千元,但廸士尼刻意製造的這一份「身在西方」的小資產階級幻覺,對驅除壓力、洗滌抑鬱,大有心理治療之效應。
筆者一位朋友最近由溫哥華回港小休,在廸士尼酒店住了一天,看見卧室窗外,還以為自己尚在加拿大。得悉如此奇幻的半虛擬景觀,是當年被指「喪權辱國」的董建華特首拍板,這位朋友登時含淚歡呼:興建廸士尼,單為了這一框無價的歐美窗景,就值得囊傾千億,全力以赴,董伯的「權」,「喪」得太少了;董伯的「國」,「辱」得還遠遠不夠!
廸士尼何須擔憂客源不夠?單遊客行為與酒店幻覺這兩大資源,即開發不足。美國人的腦筋精明,並不以刻板僵化而著稱於世,連筆者也看得到的,美國人豈有不察之理?故此廸士尼短暫低潮,只是一時失利,長遠前景,必定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