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一直估計消費者信心會受能源價格上升所影響而下降,但美國7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竟出現升幅,加上油價回落至1個月以來新低,帶動美股造好。
港股下周一由滙控(005)揭開業績期序幕,在此段真空期,港股缺乏方向,相信短期內難有起色。
海域集團(1220)一系會計賬目出現問題,已成為城中新聞,事件曝光以來,焦點除了是失款的去向外,先後有兩名獨立非執行董事辭任,引起大家關注,再次令人反思現時本地寬鬆的非執董委任要求及制度。
香港上巿公司皆有非執董一職,他們的職責是提高公司企業管治及監管運作水平,以維護小股東權益。雖然現時本地大部份的非執董袍金不算高,但總算是食君之祿,應對股東有一份使命感。然而現實中,個別非執董一旦見公司出現問題,便即時以個人理由劃清界線,無疑令人感到白拿袍金着數,有事就拍屁股走人,對公司及股東欠一份承擔。
另外,本地亦出現「非執董王」的情況,這些人本身其實有正職在身,故很難相信他們竟有時間及心思擔任十多份兼職性質的非執董職務,最終亦淪為受薪圖章。監管當局實應嚴格規範非執董的入職要求,辭任解釋亦應更嚴謹,絕不能以一句「個人理由」過場,杜絕濫竽充數的所謂「非執董」,以與國際水平看齊。
另一方面,現時本地上巿公司國內業務繁多,要求身處本地的非執董了解公司在國內的情況實有難度,故應賦予相應權力以發揮真正效用。無可否認,在對非執董要求提高下,上巿公司成本亦會增加,但如非執董真能發揮其監察人的功能,增強投資者信心,亦有其價值。
連敬涵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連敬涵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