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籲家長以身作則 培養責任感<br>六成初中生從不做家務

學者籲家長以身作則 培養責任感
六成初中生從不做家務

【本報訊】本港出生率下降,子女在家長心目中儼如金叵羅。一項調查顯示,近六成初中學生從不做家務;六成五人從未試過洗熨衣物。造成這個局面家長有責,因為有八成四家長也沒有以身作則做家務。有學者警告,本港新一代依賴文化嚴重,呼籲家長鼓勵子女多做家務,培育他們對家庭的責任及歸屬感。 記者:梁美寶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於今年4至5月,針對初中學生應具備的生活技能進行調查,共訪問535名家長,七成受訪家長擁有中學或以上學歷。調查發現,受訪父母認為,有約三成初中生不懂得收拾房間、購買家庭用品及清潔家居,只有六成人間中或經常有做這類家務。

家務過程學危機處理

受訪父母均認為,子女較少處理日常家務,例如調查結果顯示,五成五初中生從不煲飯煮餸、六成五人更從不洗熨衣服,只有百分之五及八有經常煮飯洗衫。在清潔家居或收拾房間家務中,男生情況較女生更不堪,但男女生在煮飯的表現相若。調查發現,大部份父母都沒有以身作則,少於16%受訪者願意先示範做家務。
家校會副主席曾潔雯指出,現時許多家庭都有僱用外傭,父母及子女均不用做家務,令父母忽略子女透過做家務學習的重要性。她表示,子女做家務除可增加對家庭的歸屬感外,也可訓練孩子的多元智能,「例如要子女去煮番茄牛肉湯,佢哋去買材料返嚟煮時,會學識列出工作清單、個人管理,去超級市場買邊啲嘢,如果唔係佢哋可能會欠呢樣、欠嗰樣,煮唔成呢煲湯。又好似煲湯,當佢哋煲燶湯時,佢哋應該尖叫、定係即刻熄火呢?過程可以畀佢哋學到危機處理。」曾潔雯續呼籲家長正面鼓勵子女多做家務,及也應盡量以身作則,與子女享受做家務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