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人行不加息是上策

財智語陸:人行不加息是上策

人行調高存款準備金0.5厘,旨在收緊固定投資,但在宏調角度而言,市場普遍對今次宏調的評語是過於保守。無可否認,人行曾三度向商業銀行及股份制銀行發行定向票據,及經過早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市場被抽走約550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資金,但國內第2季經濟增長達1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仍逾3成,這反映調高存款準備金,未必是最佳冷卻固定投資過熱的手段。有市場人士認為,與其調高存款準備金,倒不如於直接加息,但為何人行沒有這樣做?是落錯藥?還是背後另有用意呢?
在人行未公布調高存款準備金時,我在電台節目指出,今次宏調不會加息,原因是目前國內的客觀條件,加息絕對不是合適的方法。我所持的理由有三:第一、如果人行好像上次直接加貸款利率,但不加存款利率,存戶一定覺得中央是偏袒銀行業。但如果兩者一同加,又會引入大量資金流入人民幣市場,使中國的外滙儲備大幅提高,同時破壞人民幣漸進式升值的步伐。

宏調目標不在控制通脹

第二、很多人都搞錯一個概念,是加息可減低投資,但實際情況未必如此。市場的投資增長與否,取決於投資回報與成本比較,只要市場上仍有回報吸引的項目,投資者一樣照借可也,情況好比97年本地樓市暢旺,即使愈十多厘息仍有人借錢買樓投資。而且,理論上加息對投資有負面影響,但這些年來,各國政府加息都是旨在控制通脹,目前國內的通脹率僅約1.5%,沒有迫切壓力。當然,經濟增長過快有機會刺激通脹,但今次宏調的目標不是在此。
第三,調高存款準備金雖未必可以冷卻過熱的投資,但人行一再下此藥,明顯是要跟銀行表示中央隨時會「callmargin」,即使要借錢也要審慎點。事實上,提高存款準備金對大銀行的對外貸款是沒有多大影響,因為它們處於水浸的境地,就以建行(939)為例,其核心資本充足比率高達11%,比國家要求的4%高出很多,資本過剩的情況仍然很嚴重,此措施惟獨是對中小銀行的影響較大。整體而言,只要銀行供水審慎,有利固定投資調節至合理水平。
人行今次下輕藥是上策,原因是市場估計宏調陸續有來,心理上有壓力,即使是投資也不敢過於進取。總之,宏調陰影一日尚在,經濟過熱情況可望慢慢降溫。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