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MBA學生10天大連之旅,終於結束了,昨日踏上歸途。前日向大連友誼集團一眾管理層作報告、提建議,主人家讚不絕口。這一回,學生們的挑戰性很高,因為調研對象是該集團屬下一些經營得不大理想的公司,要想方法來扭轉局面。
近5年,百貨業在大連的投資驚人,大量的商場都是在過去5年落成的。大連政府採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而競爭劇烈的結果,最後會有些經營者不得不退出市場,因虧損而無法撐下去。
割喉競爭掘金難
近幾個月,香港股市興起一股炒內地消費股的熱潮,人人都以為大陸13億人口是個金礦。但是,不少商場還沒掘到金,自己已經嚴重虧損。每一家商場的經營戰略,幾乎全是「大減價」,互相割喉競爭。看過大連商場之競爭,我對內地消費股的發展潛能打了一個折扣,甚至可說是擔心。自己還是不碰為妙。
日前我在本欄提起,大連富麗華酒店的前方是新世界的地盤,右邊是九龍倉的地盤,都停工了。不過,後來再仔細看一看,倒不是停工,只是看不到香港式的「地盤門口不斷地有大型混凝土車進出」,大概是放慢了建築速度,這應該是正確的。如果今年就落成,競爭只會更慘烈;放慢一些速度,讓大連人的收入再增加,消費力提高才落成,會更有效。
大連如此,其他城市又如何?如果你想投資內地消費股,下次有機會到內地旅遊或出差時,不妨去看看你投資的股票所代表的企業業績如何。
銷售稅避無可避
在大連期間,有香港記者打電話來,問我如何避稅──避商品與服務稅(GST)。因為港府建議每年銷售額不超過500萬元中小企不需要付商品與服務稅。香港記者們提出的問題是大企業可不可以自我拆小,變成小企業,就不必交稅了。
實際並不是那麼簡單。任何一家企業,在購買原材料時,已經付了稅,成本還是提高了,沒有真正避得開GST。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