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素有「中國近代工業搖籃」之稱的唐山,在沉睡中被地下16公里深、猶如400枚原子彈爆炸的巨震搖動,不到10秒,這個擁有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夷為廢墟,幾乎從地平線上消失。
是天災,更是人禍!本報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請讀者一起聽聽地震孤兒的訴說,看看唐山人民表達哀思的艱難,想想未來如何面對天災人禍。
「我帶着我媽媽去看病,老長老長的隊讓我媽的病看不上,我做這個夢的時候常常是哭醒的……」30年前唐山大地震發生時年僅13歲、曾親手埋葬父母的陳秀敏,迄今熱淚未亁、夢魘如影隨形。她忘不了天崩地裂之際的電閃雷鳴,忘不了媽媽為三姊弟做的棉衣棉鞋,忘不了哭求為躺在路邊的媽媽蓋上被子的一幕……
30年了,地震的慘況對43歲的唐山截癱療養院護士陳秀敏來說仍歷歷在目。她接受本報訪問時回憶說,強震發生後,爸爸被倒塌的房屋砸死,媽媽腎臟被砸壞,躺在路邊等候救援。
路邊哀求 請給母親一張被
看到招待所人員在廢墟中找到一張被子時,她在路邊哭着哀求:「我媽被砸得特別重,一定要把被子給我呀,我給我媽蓋上……媽媽要是着涼的話(當時正下雨),病情就更不好了……」
為免媽媽擔心,陳秀敏的親戚把她和11歲的妹妹、9歲的弟弟接走。陳母翌日被送往機場,本可轉往外地醫院,但因為放心不下三名子女,她不肯走,5日後去世。陳秀敏對此耿耿於懷,也讓她到截癱療養院後悉心照顧當年因地震致癱的病人,「如果當時我是一名護士,我媽就不會死掉了,所以我要好好珍惜這份工作,希望病人不會像我媽一樣痛苦。」
媽媽的慈容一直烙在陳秀敏的心上:「76年的夏天挺熱的,媽媽用小花布為我們做短上衣,她自己也捨不得穿,她穿的都是特別舊的衣服,但為我和妹妹買新的,冬天又為我們做棉衣服、棉鞋。可惜地震後一件也沒有留下。」
當時,夷為廢墟的樓房、遍地的屍體,令13歲的陳秀敏害怕得躲在大人的身後。肩負照顧弟弟、妹妹責任的她,也不敢在弟妹面前哭泣:「我不止一次背着他們哭,常常的哭……」由於地震前後曾電閃雷鳴、刮風下雨,因此現在遇到這種天氣,陳秀敏便會受不了,「一下雨、打雷、刮風,我就特別的害怕,丈夫在跟前,我就會躲在他身後了……」
沒有墳墓 十字路口祭父母
當年父母死後,陳秀敏在親友的幫助下把他們埋葬了,但已無法記起地點,「父母沒有一個墳墓是最大的遺憾了。」她們姊弟只好在每年7月28日及清明節,帶着父母愛喝的酒、愛吃的紅燒肉和香燭衣紙,在市區的十字路口拜祭父母。
後日就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陳秀敏準備與家人到抗震紀念碑獻上一束鮮花,並默默禱告:「爸爸媽媽,我們都已經長大了,不用惦記我們了……」
記者:黃蔚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