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肥彭學英語 - 陶傑

讀肥彭學英語 - 陶傑

彭定康來香港,評點本地高官,表演了一通國際級的口才。如果肥彭能推出他的Icon,開辦「肥彭書院」、「肥彭行政藝術百日速成班」、「肥彭英語」之類,香港試辦,進軍大陸,不出三五年,肥彭的知識企業一定可以在紐約上市。
但是肥彭畢竟不是商人,而是知識分子型的政治家。比起邱吉爾,「小吉爾」肥彭有點生不逢時,邱吉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洪爐中燒出來的金子,肥彭雖然也是金子,但生在英國和歐洲的盛世,只有委屈一點,去遠東當一個末代小港督,把一塊食之無味的殖民地交還給一條蒼龍。
邱吉爾的文筆和口才都好,肥彭也是。邱吉爾畢竟是維多利亞時代過來的人,文采比較凝重而老派,那時沒有電視機,議會裏的英文,直接從牛津大學的學院講座裏搬過來,富麗而有仙氣,像一艘遠洋郵輪,比起今天滿地的博客、Sound-bite和DVD版的《白宮群英》電視劇,肥彭的英文輕逸而調皮,像一艘流線型的遊艇。
不論郵輪還是遊艇,都可以馳騁在智慧的海洋。讀肥彭的書,最好學英文。首先,新書叫做NotQuitetheDiplomat,中譯為《非常外交家》,傳不了此中意,Notquite「還說不上」、「尚未稱是」,有肥彭自嘲的意味──因為英國人愛才,把香港交還中國之後,肥彭的首相之路堵塞了,轉戰歐洲,大家都說:這下子肥彭要當外交家了,但肥彭眨眨一雙眼睛,說:Notquite,其中若虎落平陽,歐洲的高職,姑且一試,但以歐洲對英國的排擠,頗又有壯志難伸的感覺,笑中有淚,Notquite這兩個字,叫做「非常」?非常個屁,譯不出那一份豁達風趣的氣派。

傳記中憶述駐歐時期與各國政要的交往,其中講到法國總統希拉克和總理若斯潘,希拉克是一個霸氣的老闆,在一場宴會中,硬迫他的總理喝下一杯自己喜歡的紅酒。肥彭笑嘻嘻旁觀,若斯潘不情願地喝了,給肥彭傳來一張字條:「你看過《周末午夜和翌晨》(SaturdayNightandSundayMorning)這部電影嗎?」電影是一部英國喜劇小品,講一對同房男女性格不合鬧出來的尷尬笑話。
肥彭在書中說:「希拉克和若斯潘這一對絕非天國的佳偶」(Chirac-Jospinwasnotamarriagemadeinheaven)。優秀的英文,不止有才氣,還有靈氣,讀香港的英文報紙,只是四平八穩的文法,難怪肥彭重返特區,用一隻小尾指的一成功力,就把特區的精英們撩撥得像一窩翻船落了水的小雞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