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接受內地《中國經營報》訪問時表示,為滿足內地投資者需求,國企在中港兩地同時上市是一個可考慮的方法(即H+A股或先H後A股),但為了市場健康發展,這兩類股票應可互換,買賣價亦應相若。在內地全面取消有關管制措施及全面市場化之前,可能需要設立一個套利機制,以平衡有關股票在兩地市場的價格。
可考慮包裝成CDR
任志剛指出,由於此舉涉及外滙交易,因此可能需要人民銀行及外滙管理局參與這個套利機制。除了兩地同時上市外,他認為現有或新發行的H股,也可重新包裝為類似中國預託證券(CDR)等金融工具,在內地銷售。
談及內地銀行改革的核心問題時,他說,當局在清理銀行不良貸款、改善股東及管理層激勵機制、引入境外策略投資者、國有商銀股改及籌組上市等,已作了大量工作,但有關方面不應忽略,負責日常運作及代表銀行承受風險的人員激勵機制改革同樣重要,此舉有助銀行的不良貸款大為下降,減少銀行內部的不當行為。
另外,內地《中國證券報》引述消息指出,已遞交上市申請的中國工商銀行,計劃同時同價公開發售的H股及A股,分別佔不超過總發行股本的15%及5%,按此推算,H股和A股的發行數量,最多可達536億股及179億股。工行將成為首個以H+A股形式上市的內地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