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先生最近心情不好,細問之下,問題是來自家庭!
原來A先生的太太自結婚7年來以來,一直留在家中照顧家庭,沒有再工作。自兒子上了全日制小學後,因為怕學校的飯餐不夠營養,她天天送了兒子上學後就去買菜煮午餐,再趕送到兒子學校,再接兒子放學。整天忙着四處跑,口中雖說孩子困身,但卻忙得開心。
問題是兒子現在放暑假,她覺得自己沒有了生活目標,覺得和兒子一樣終日無所事事,自我形象低落,出現了自卑情緒。A先生覺得太太想法古怪,後悔當初讓她留在家中,令她思想與社會脫節,庸人自擾。A太就覺得丈夫不了解自己,不愛自己,更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所以晚上常常偷泣。筆者坦然告訴A先生,再追究太太應否工作或應否送餐已不能解決眼前的問題,當務之急是如何好好安排暑假的時間。
筆者建議父母在暑假應讓雙方有一些「唞氣」的空間,即使是報讀暑期活動,也應以趣味為主,別老是一些心算計數、英語會話之類。天天像上學似的,學同一樣的東西、做大同小異的練習,又怎會提得起勁呢?
近年很多興趣班針對家長的需要,設有親子課程,如潮流勁Hit的親子營養入廚班、扭腰拉丁舞及收身瑜伽班等,既可充實自己,又可增進親子關係。當中真的很多知識,是家長以前沒有機會接觸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一同參加、一同學習、一同見證小朋友的成長,不是比煮飯送餐的日子更有意義嘛?
柯文滿
專業教育人員,管理碩士兼修營養學,近年以營養飲食顧問身份出版著作,並同時為多本教育雜誌擔任義務顧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