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黎巴嫩衝突昨天(周一)踏入第13天,以軍繼續轟炸和向南黎推進,真主黨(Hezbollah)繼續用火箭炮還擊,但在炮火聲,以黎停火策略顯現雛形。國際社會集中火力討論派遣多國部隊進駐黎巴嫩,以色列首次表明願意接受,但伊朗與伊拉克的回教什葉派人肉炸彈和民兵準備到黎巴嫩,隨時令停火大計出軌。
美國國務卿賴斯(CondoleezzaRice)昨天抵達以色列斡旋前,出人意料先訪問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美、以兩個盟國對多國部隊進駐黎巴嫩的態度亦出現突變,由懷疑變成願意接受。
借助歐盟部隊對付真主黨
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EhudOlmert)前天表示,以色列準備接受一支由歐盟國家組成的部隊,部署南黎邊境,部隊要有豐富作戰經驗,能協助黎巴嫩政府軍解除真主黨武裝。美國官員表明對建議持開放態度,但美軍不會參與。
以色列過去一直抗拒外國部隊,認為外國偏幫阿拉伯國家,英國首相貝理雅(TonyBlair)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KofiAnnan)上周提出多國部隊建議時,美、以都有保留。
以色列改變立場,分析家認為是因為以色列想趁今次衝突一鋪打殘真主黨,但同時知道沒有地面部隊介入就無法阻止真主黨的火箭炮攻擊,而以軍重新佔領黎巴嫩卻勢必掀起中東風暴,所以要借助外國部隊輔助黎巴嫩政府軍對付真主黨。
賴斯游說中東孤立敍利亞
更重要的原因,是以色列看穿美國、歐洲以至阿拉伯的回教遜尼派政權,這次在利益上都站在他們一邊,想阻止以伊朗和敍利亞為首的什葉派激進勢力在中東坐大。因此,美國高官透露,賴斯今次出使中東,就是要向什葉派兩大龍頭中較弱的敍利亞入手,游說阿拉伯盟國孤立敍利亞,制止敍利亞對真主黨提供武器和財政支援。
直至昨天,敍利亞的主調仍是對抗,警告以軍地面部隊若推進至接近敍利亞的腹地,敍利亞會加入作戰。伊朗激進組織「伊斯蘭世界運動烈士」稱,他們已派27名人肉炸彈到敍利亞,以色列如重新佔領黎巴嫩,就會到前線出擊。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邁哈廸軍」(MahdiArmy)亦稱正準備派1,500精兵,到黎巴嫩加入戰鬥。以黎衝突仍存在升級危險。
以黎局勢未明,中國前天再從黎巴嫩撤走24名華人,其中19人已從敍利亞回國。
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時報》/英國《泰晤士報》/《太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