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答問大會,相信二十年遇上的三大最悶蛋問題,依次為:一,金庸先生您最喜歡筆下哪一位女主角?二,您最滿意哪一部作品?三,《鹿鼎記》的韋小寶有七個老婆,先生認為有沒有教壞青少年之嫌?
尤其是第三條,在民智未開莫名其妙的中國大陸,問的人最多。韋小寶先生有七個老婆,三妻四妾,根據大清律例,完全合情、合理、合法,作者的職責,是如實描述康熙時代中國男女關係的社會現實,不必同時承擔今日的道德責任。
男人有七個老婆,是百分之百的中國國情。韋小寶沒有虐妻,七個女人跟他在一起,每一刻都開心,後世有何看不過眼?直到一九七一年,香港還承認大清律例,如果任何人不喜歡韋小寶擁有七個老婆,應該躬心自問:百年中國盡受英法殖民主義思想毒害,人民慘遭洗腦,潛移默化接受了西洋基督教的一夫一妻制,把西洋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婚姻價值觀視同唯一的道德標準。韋小寶七個老婆,一點也沒有問題,是中國讀者親英美崇西洋的腦袋出了大問題。
換言之,測試一個中國人愛不愛中國,要看他對「韋小寶七個老婆」此一中國國情大是大非的問題如何選擇。支持韋小寶,而歡呼其風流博愛者,是為真愛國;痛斥韋小寶不尊重婦女,指《鹿鼎記》教導青少年漠視婦權敗壞道德者,不管這位讀者擁有人大、政協頭銜、大紫什麼荊,還是中國共產黨資深黨員,對韋小寶有七個老婆,一副咬牙切齒仿希拉莉和珍芳達式的偽洋婆子腔調,好似出席美國民主黨全國婦女代表大會,會不會變了「漢奸」。
《鹿鼎記》與金庸其他的小說不同。剛寫成的時候,把中國讀者嚇啞了。他們認為,把一個小流氓當作英雄人物來寫,不懂武功,只會吃喝嫖賭,卻同時做了滿洲皇帝的寵信和反清組織的首領,不符合中國人的道德規律。正如特區的財政司司長,也無從想像英國人肥彭可以減稅,同時也增加社會福利,竟然也為這個小小的城市留下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儲備盈餘,也不符合道德規律。
法國前衞情慾小說家尚各多(JeanCocteau)說:「寫成一本作品之後,仔細聆聽第一層批評,注意批評家最不喜歡哪一部份,那可能就是作品中最有創造力、最有價值的內容。」金庸迷最不喜歡韋小寶,韋小寶就是金庸小說中最成功的角色,就像倪匡的評點,是一個「上上人物」,韋小寶七個老婆的事實,就是中國文化最動人的神韻。
在西方文化的夢幻中迷途的中國讀者們,回頭是岸吧,不要只一味崇拜街頭吃蛋撻的肥彭,嘗試一下擁抱在床上吃完熱包子,又添生蠔的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