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成交縮減港股暫難再大升

投資學堂:成交縮減港股暫難再大升

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上周在聽證會中,發表了較為溫和的言論,紓緩了市場對美國進一步加息的恐懼,促使上周四全球多個主要股票市場出現強力反彈。同時,亦由於股市由頗為悲觀的情緒突然好轉,故不少地區的股市皆有極可觀的進賬,惟在反彈過後,卻好像氣球突然洩氣般,升勢無以為繼,正如日本股市在上周四勁升440多點後,在上周五便再度回落,港股、印度股市及其他地區也出現相近情況。
筆者察覺,在這般突然勁升的市況,投資者要在升浪展開前預早吸納才可獲利,否則當反彈浪來臨時才追貨,則大都要守一段時間方有獲利機會。正如本欄在上周五所講,港股這一次的反彈浪,是由6月13日低位15205點止跌回穩,一直輾轉上升至今,其間的累積升幅雖達1200多點,但基本上是由3次單日勁升逾300多點所組成,假若投資者錯過了這3日的勁升,則在這反彈浪中,肯定食「白果粥」。
故筆者感到,在這樣的反彈浪中,唯一策略便是當單日勁升逾300多點出現後,便入市吸納,等候下一次勁升再度來臨。

期指大戶未平倉

另一方面,筆者察覺,在過去數年,每當大市從一個跌浪中止跌回穩,在反彈浪展開時,其首個上升浪往往是由一次單日勁升二三百點所帶動,故當大市止跌後,突然出現單日勁升二三百點,則反而是一個入市訊號。該次的單日勁升,某程度好像是大戶要擺脫散戶跟着入市,而將大市推得較高,令一般投資者卻步,不敢高追所致。惟讀者宜注意,這入貨訊號只是指反彈浪中第一次出現單日勁升二三百點的情況,並非每一次單日勁升也是入市訊號,尤其是當類似的單日勁升情況出現太過頻密,反而須更為審慎。
在近期港股的反彈中,交投明顯縮減,例如上周除了在周四交投較大外,其餘4個交易日的交投平均僅得200餘億元。港股交投有下降的趨勢,在周線圖中更為明顯,附圖是港股的每周交投量,自恒指在5月中挑戰17300多點高位後,交投便開始逐步下降,假若短期交投量沒有再度增加,則反映大市的成交量可能已見頂。股市一向有成交走在股價之先的趨勢,故即使短期後市仍有進一步上升機會,但其幅度相信亦不會太大。
最後,本周五為期指結算,綜觀上周期指的交投量並沒有太大變化,每日交投量維持大約3-4萬張,反映平倉活動仍未進行,相信本周應該有所行動。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