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雪糕雪條三成不合格

內地雪糕雪條三成不合格

炎炎夏日三伏天,「涼透心」的雪糕和雪條原是消暑妙品,但國家質量監督總局近日抽查北京、天津及浙江等省分市面170種雪糕和雪條時發現,其中三成微生物含量超標、過量使用甜味劑、糖或脂肪,部份大腸桿菌含量超標23.4倍,不符合食用安全標準。

七種被列入黑名單

據稱,不合格產品多產自小型企業,其中七種被當局列入黑名單的產品包括:湖北仙桃的「滾雪球」高級雪奶球、山西運城的「協豐」水蜜桃味棒冰(雪條);河南許昌「凱利」黑米糕雪糕;遼寧錦州「鑫龍」冰棍(雪條);河北滄州「韓高」轉菠夢(菠蘿味雪條);遼寧調兵山「天潤」豆豆爽棒冰;河南鄭州「碰碰涼」雪糕。
另外,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記者在湖北武漢的超市裏發現假蜂蜜,七種被送交檢驗的蜂蜜樣本中,五種含有11.18%至56.95%國家明令禁止添加的糖漿。當局最近已查封問題產品,同時懲處了相關廠商。

假蜂蜜摻糖漿牟利

其中一名假蜂蜜的生產商對暗訪的記者表示,蜂蜜一噸要8,500元,若兌上一噸2,300元的糖漿再除半的話,一噸假蜂蜜的成本就是5,300元,較純蜂蜜每噸節省3,200元,再以便宜一點的價格售出,從中牟利。專家稱,正宗蜂蜜一般在13℃便會結晶,反而摻雜了糖漿的假蜂蜜不會結晶,消費者揀選時須留意。
中央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