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講25.5℃,讀者有回應,一位物理學博士Alex來電郵(英文)話:「溫度固然影響我哋對『熱』嘅感覺,其他因素亦不可忘記,例如反射、空氣流動、風速、濕度、個人身體條件以及外在環境(例如身伴有位大肥佬或極度性感女郎),不可一概而論。我哋調校空調,要用腦及視乎環境──政府都一樣。」
呢位A博士都幾幽默,請你不如寫封電郵畀廖局長,叫佢唔好硬性規定政府辦公室嘅夏天氣溫喺二十五點五度,要用吓腦。另一位馮先生來郵話:「二十五點五度係根據美國冷、熱、空調工程師學會及英國特許建築服務工程師學會嘅提議而訂下嘅。工程師認為二十五點五度係空調嘅舒適地帶(comfortzone),但只限於一般性用途,手術室、室內運動場便不適用。而且,風速、風量、空氣質素、風的分布、濕度等等都會影響溫度。」
科學解釋有嘞,證實25.5℃只係指示,並非鐵律。中央圖書館內要用座地風扇(經濟日報有圖為證),就係標準官僚作風,因為館長唔敢違反政府指令也。港大圖書館館長就用腦,將氣溫訂喺二十二度,因為空氣潮濕,溫度高會容易導致藏書腐爛。中央圖書館及一啲政府部門一邊遵從二十五點五度,一邊買入風扇為辦公嘅公僕解困,使唔使用電呀?咁樣叫做環保,直情係笑話。
政府唔用腦,大家無謂跟風一齊癲,一於照A博士咁講,自己用腦去調校空調溫度。香港啲空調工程師其實要負上好大責任。任何一個辦公室嘅空調系統,總有一啲死角位,冷氣唔到,熱死人,但坐近風口嘅老友就凍到要着冷衫,你話要將就邊個吖。香港嘅空調工程人員用多啲腦,相信就唔會令到辦公室內經常為冷氣爭吵。左丁山曾坐在某工業大廈辦公室內之某封閉式房間辦公,日日凍到震要開暖風機,但房間外嘅同事就話溫度啱啱好。搞成咁,人人賴空調系統設計不周,浪費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