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連書倉有約12,000本藏書的王考成,每月最少花3,000多元買書,對有興趣一看的書,不看價錢便買,絕不手軟,他坦言不少書買回來後,可能只是看過目錄或十多頁,「好多書內容重複又重複,睇完自己想睇嘅內容就算,否則咁多書點可能睇得晒?」
深圳掃書包箱回港
王考成的父母「幾乎係文盲」,他卻不知何解愛好看書,小時走遍小童群益會及公共圖書館借書,買書的習慣由中四開始,當時學校選了他與兩名同學參加電視台舉辦的問答比賽,更大手筆提供3,000元給他們買參考書,「當年1972年三千蚊算好多錢,我哋買咗幾十本書,捧晒返屋企。」他們在問答比賽複賽時出局,但大堆參考書無人接收,故此他便據為己有。
中學畢業後,王考成買更多的書,十年前是高峯期,每天放工後總要到旺角、銅鑼灣一帶的書店逛一圈才願回家,新書一到便買下,「可能好似女士行時裝店咁,行吓望吓都開心。」近年他多到深圳買書,因價錢較便宜,每次會「掃」一箱回港,令400多呎的居所不敷應用,他遂在旺角租下一個300多呎的單位做書倉。
王考成粗略估計,現時藏書約12,000本,最愛的是一套兩冊從台灣訂購回來的《戲齣年畫》畫冊,但最令他自豪的卻是收藏了全套共42期的《大人》雜誌。
《大人》在70年出版,當時只是消閒娛樂雜誌,現在回看卻是數十年前社會現象的紀錄,另一他愛不釋手的是《新儒家全集》,「呢套書集齊新儒家學者著作,我睇完又睇,好有價值。」
一年一度的書展是王考成必到之處,有豐富買書經驗的他精明購物秘訣是只買在書展有售及有折扣的書籍,「外邊書店有得賣嘅書無需要喺書展買,應該買一啲書店唔入貨嘅書。」不過他也失手時候,數年前曾以近千元購下一套18冊簡體字版《大英百科全書》,送到家後才感到「大而無當」,「遲早捐出嚟做善事。」
買書豪爽,王考成送書也同樣慷慨,他每年會捐出千多冊書予康文署作為義賣用途,而且朋友到他家可隨便取走書籍,他說有些書對他已無價值,送給別人更好,「希望書本一個人傳一個人,價值唔會消失。」
記者:羅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