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說藏富於民最好 今天則說無免費午餐<br>唐英年論銷售稅自摑嘴巴

六年前說藏富於民最好 今天則說無免費午餐
唐英年論銷售稅自摑嘴巴

【本報訊】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近日四出為商品及服務稅(即銷售稅)游說公眾,有趣的是,唐英年六年前曾以行政會議成員身份,對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研究開徵銷售稅,表示強烈質疑。他昨日說:「市民要共同承擔社會責任,世上並無免費午餐。」但他六年前說過:「財富永遠藏在巿民身上是最好的。」 記者:蔡元貴

唐英年昨日出席商業電台節目時,以不忿氣的口脗駁斥末代港督彭定康,指對方未有經歷金融風暴,暗指肥彭沒資格批評港府開徵銷售稅。不過本報翻查資料,發現唐英年在2000年初,即97、98年金融風暴之後,也曾在報章撰文,對當時政府有意開徵銷售稅,表達極大的保留。

仍未符合當初所提條件

文章發表於2000年2月2日《明報》的論壇版,題為《改革稅制刻不容緩》,唐英年當時是以行政會議成員身份發表文章,其時他也是香港工業總會主席。當年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在發表財政預算案時放風表示要研究開徵銷售稅,唐英年因而撰文質詢。
唐英年在文中指出:「對政府而言,銷售稅確是一項非常吸引的稅種,可以網羅最多巿民進入稅網,擴闊稅基……銷售稅令人垂涎的程度,已毋庸置疑。不過,香港目前又是否開徵銷售稅的適當時機,我十分懷疑。」然後他臚列了四大條件,作為開徵銷售稅的必要考慮因素(見表)。
當時的唐英年認為,《基本法》規定特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然而量出而入也非常重要:「政府沒有徵收過多稅收的需要,財富永遠藏在巿民身上是最好的。政府要開徵銷售稅,請先證明給我們看,確有此需要吧。」
《蘋果日報》在當年都有就銷售稅議題訪問唐英年,在2000年1月31日在本報刊登,當時他的看法是:「點樣收唔知,收幾多又唔知,一切都係猜測……我哋係咪真係有結構性赤字?係咪已經盡辦法去追收一些應收未收的稅款?會唔會打擊正復蘇的經濟?」
如今唐英年建議引進銷售稅,那麼他當年提出的四大徵稅條件,現在是否已經滿足了?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說,香港目前肯定沒有結構性財赤,去年財政盈餘逾百億元,今年的走勢也相當樂觀。香港經濟似乎已復蘇不少,但也不見得很令人滿意,5%失業率仍屬偏高。

「可能佢覺今是而昨非」

唐英年當初要求港府先做好杜絕逃稅的工作,再談新稅。德勤會計師行合夥人關劍峰指出,稅務局設有科追收逃稅,資料顯示,逃稅情況多年來未有顯著變化,追回的款額年年差不多:「當年唐英年講得啱,但係問題𠵱家仲未完全解決。」
至於唐英年在2000年要求政府開誠布公諮詢公眾,民主黨經濟政策副發言人范國威說,刻下的唐英年也未能做到,例如200億元銷售稅額外收入如何分配?薪俸稅寬減比例如何落實?范國威批評說:「可能佢覺今是而昨非,決定背棄自己出身嘅商人階級,不過我勸佢做人唔好忘本,一時一樣,搞到自己都唔知邊個係真我。」

唐英年2000年任行政會議成員兼香港工業總會主席時,曾質疑政府未有公布足夠的銷售稅資料供市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