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兩個愛書人的故事,有人因緣際會與書結下不解緣,另一人買得瘋狂,更捨得送人,兩人大半生花了不少心血及金錢在書本上,書本給了他們的,不只是書中的內容知識,還有每一冊書的回憶經歷。
八歲時一次奇遇,注定許定銘與書結下不解緣。他在後樓梯拾到一皮篋舊書,有《泰山》及《大俠游龍》等小說,拿起一看不能釋卷,一看便50年,與書本成為密友,為他帶來比黃金更寶貴的知識和經歷。
買單位作私人書室
「書係我嘅朋友,開心同煩惱嘅時候,我都睇書,書將我帶到另一個世界,忘記眼前嘅煩惱。」許定銘小學二年級便天天到圖書館,15歲開始寫散文,賺到稿費便與友人出版書籍,數十年來沒有一天丟下書本。「書同我嘅關係非常密切,我教過大、中、小學,教咗書40年,開書店20年,做編輯16年,編輯同撰寫咗200幾本書。」
許定銘笑言不能一天無書,數十年來花了花了無數金錢買書,家中藏書逾萬冊,書愈來愈多,他索性多買一個單位作私人書室,20多年前更一度在旺角開樓上書店,「有文壇前輩話開書店,可以賣咗睇完嘅書,又可以第一時間睇到新書。」年前移民加拿大,他也書不離身,運了一整個貨櫃珍藏到加國,回流香港時,又帶回一個貨櫃的書,「我鍾意嘅書唔會賣,一定跟身。」
與書不離不棄,是因為書總有令人難忘的人情味。最令許定銘刻骨銘心的一段「人書緣」已是40年前舊事,「19歲嗰年我喺元朗教書,隔籬村屋有一個大約60歲叫黃華節嘅老人家,送咗一本私人著作《中國古今民間百戲》畀我,當時我唔知咁珍貴,賣咗畀舊書店。」20年後,他無意間在舊書店重見這書,因有自己簽名便購回,近年才驚覺這書原來甚珍貴,「黃華節先生係中國民族學頂尖學者,同周作人齊名,近年開始有人整理佢嘅著作進行研究。」
他說曾遇到一個書狂,一個餐廳侍應花了所有積蓄買了數百本書籍,之後辭工全職在家看書,這種行徑,書癡如他也自愧不如。
記者:馮婉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