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掩關,澄懷默坐,取古人書畫,時一展觀,恬然終日。」清初高士奇寫過一本《江村銷夏錄》。我雖沒有他那樣的眼福,但炎炎盛暑,取幾冊宋人筆記,時一展閱,也可銷夏解暑。
手邊在讀的是趙令畤的《侯鯖錄》。「鯖」是把魚和肉合在一起的一種菜,書名出自《西京雜記》卷二:「五侯不相能,賓客不得來往。婁護豐辨,傳食五侯間,各得其歡心,競致奇膳。護乃合以為鯖,世稱五侯鯖,以為奇味焉。」趙令畤的這本筆記博采「諸儒先佳詩緒論逸事」,精采紛呈,以書之味比作侯鯖。
書中所錄蘇東坡的軼事最多,我尤其喜歡這一則:《南史》記載,劉凝之所穿的鞋被人家誤認了,劉就把鞋給了人家。後來人家找到了自己的鞋,把劉的鞋還給他,劉不要。沈麟士也同樣被人誤認了鞋,沈笑着說:「是你的嗎?」就給了人家。後來人家找到了自己的鞋,也把沈的鞋還給他,沈又笑着說:「不是你的嗎?」就收下了。蘇東坡說:「士大夫處世,當如麟士,不當如凝之也。」這一則最能見蘇東坡襟懷曠達,逆來順受,拿得起,放得下。夏日讀到這樣的文字,真如服了一帖清涼劑。雖然我覺得像劉凝之那樣,被人誤會還把自己的鞋給了人家,已經是很不錯了。
又一則錄蘇東坡給他侄子的信,談作文之秘:「凡文字,少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汝只見爺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學此樣,何不取舊日應舉時文字看,高下抑揚,如龍蛇捉不住,當且學此。」秋水文章不染塵,那是似錦繁華過後的境界,否則蕭瑟疏葉,只是枯枝一段。所以有人勸年輕人不要學知堂的文章,是有道理的。文章少年老成,未必好事。可惜我領悟得晚,年輕時沒有學毛尖那樣「龍蛇捉不住」的文章,現在總覺筆下枯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