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萍語:宏調藥漸重警覺要提高

投資萍語:宏調藥漸重警覺要提高

中國國家統計局於上周二公布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達11.3%,增幅達市場預期上限,但市場反應卻異常冷靜。事實上,以上半年GDP增長10.9%來看,數字令人有點不安,但投資者似在靜觀中央政府將如何出手冷卻經濟。
結果,中國人民銀行於上周五宣布另一次收緊貨幣政策,由下月15日起將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再上調0.5個百分點,即上調至8.5%,這是繼上月16日以來的第2次(本月5日才正式生效),加幅同樣為0.5個百分點,這兩次調整行動可共抽走銀行體系內約3000億元人民幣,以期冷卻急速的經濟增長。
其實,在政府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之前,已不斷有不同的消息來源表示中國快將加息,即使在數據公布後,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仍有一些言論認為加息才能有效控制過熱的經濟,這些消息及言論可能是試探市場反應,但相信亦反映內地對政府應如何避免經濟失控有不同的看法。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央領導層似仍偏向其「漸序式」的調控策略。

避開房產資源股

在上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時,筆者在本欄亦曾分析政府不會輕易將利率進一步調升,調高存款利率的機會更微,因為加息之舉與政府希望透過內部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政策相違背,並可能因此而吸引更多存款,令金融機構需更加積極貸出款項,以免利息負擔加重。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始終是較直接收效的方法。另一方面,政府料仍在觀察於4月份調高貸款利率之實質效果,加上6月份貨幣供應增長已較5月份之升幅放緩,因此,筆者上次所提及加息以外的其他政策仍有可能在未來出現,這包括將金融機構存放於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之利息調高,以吸引銀行將更多資金存於人民銀行收息。
雖然筆者認為今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對整體的影響有限,而上次宣布加息及調高準備金率之後,H股指數曾再略為調整,其後又反覆向上,但今次行動所帶來的負面訊息卻不能忽視,內地經濟擴張步伐仍較預期為快,未來將陸續有更多調控措施出台,因此,個別受調控影響的股類如房地產、鋼鐵、水泥等原材料,仍不看好。
投資者亦應密切留意銀行股面對進一步收緊信貸所衍生的變數,政府進一步的調控政策及對個別行業的調控加強,銀行將面對的企業貸款風險將相應增加,若最終迫得要將存款利率調升,銀行淨息差料收窄。因此,筆者對未來內地銀行受惠於業務增長及管理改善的樂觀看法並未改變,中國銀行(3988)、建設銀行(939)及交通銀行(3328)可續持有,但暫不宜加注,相反,可將資金加注到較保險的保險股──中國人壽(2628)及中國財險(2328),不過,平安保險(2318)現價則略嫌偏高。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