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的通脹再創新高,統計處公布今年6月份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升2.2%,升幅比5月份的2.1%略大,也是自98年9月以來最大的升幅。港府指本港存在通脹加速上升的風險,學者則指若實施銷售稅,通脹將受新稅種影響而明顯上升。
未來升幅保持溫和
統計處解釋,6月份的通脹錄得比5月份較大的升幅,主要是由於新鮮蔬菜價格及家庭服務費用的升幅增大所致。在各類消費物品中,以住屋(較去年同期上升4.9%)、食品(上升3.3%)、電力燃氣及水(上升2.4%)的價格升幅最大。
政府發言人表示,私人房屋租金、食品價格及能源價格上升,都為本港帶來通脹壓力,但預料未來數月升幅仍然保持溫和。不過,本港存在某些令通脹加速上升的風險,這包括原油價高企、香港貿易夥伴的通脹壓力逐漸增強。
受人民幣升值影響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解釋,引致本港通脹上升的外圍因素,包括不斷增加的油價及人民幣升值影響。他說,人民幣升值會令到本港的入口物品價格上升,從而影響部份入口貨的零售價。
另外,他續指,港府提出的銷售稅建議,指收取5%銷售稅會引起3%通脹,但通脹只會一次性地顯著調高3%,在銷售稅實施一段時間後,通脹的升幅會慢慢回復至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