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區政府以擴闊稅基為由,建議實施商品及服務稅(俗稱銷售稅),正訪港的前港督彭定康昨透露,早在他任港督期間已有不少人力促他開徵銷售稅,但為免養肥政府、苦了窮人,他將支持銷售稅的聲音全部壓下。對於在其任內出任財政司的曾蔭權現在舊事重提,彭定康指現時經濟情況或許與當年不同,但正、反論點無分別。 記者:黃偉駿、許偉賢、莫劍弦
彭定康前晚抵港,展開為期六日推銷新書之旅,昨日他出席新書簽名活動後,被記者問及對社會近日廣泛討論的銷售稅意見。彭定康表示,自己未詳細看過政府今次推出的諮詢文件,但其實早在90年代他出任港督期間,已有不少人游說他開徵銷售稅,指可以擴闊稅基,不過他始終沒有採納有關建議。
曾蔭權任財爺曾提出
彭定康提及支持開徵銷售稅的聲音,相信包括他任內兩名財政司麥高樂和曾蔭權。麥高樂在91至95年任內曾以開闢穩定稅源為理由,提出開徵銷售稅,但遭社會廣泛反對而擱置;接任財政司的曾蔭權在回歸前也說過,政府不能對經常開支持續出現赤字坐視不理,不能做有求必應的黃大仙。
彭定康坦言,他當年不惜力排眾議,堅持壓下開徵銷售稅的建議,主要有兩大原因。首先是開徵銷售稅後將會增加政府庫房收入,隨之而來是政府開支必然會大幅增加。另一個令他更反對銷售稅的原因,是這稅項是一種累退稅(regressivetax),在有關稅制下,貧窮的人只會付出更多,對他們來說絕對不公平。
英國早在73年已徵增值稅,故彭定康對這稅種的利弊知之甚詳;而翻看他在英國政壇的經歷,不難發現他對開徵新稅項的戒心。90年保守黨執政期間,首相戴卓爾夫人引入人頭稅,結果觸發政治危機,黨內嚴重分裂,戴卓爾夫人民望直插谷底,當時任環境大臣的彭定康極力反對人頭稅,並與當時的財相馬卓安聯手,趕了鐵娘子下台,由馬卓安任首相,但彭在之後的大選中落敗,才被派往香港出任末代港督。
任內財政年年有盈餘
事實上彭定康任內未有開徵銷售稅,政府財政一樣年年有盈餘。彭定康昨日不忘大讚當年的財政司曾蔭權,是一個有效率及非常懂得運用財政技巧的官員,因當時每年均有減稅,但同時又能增加公共開支及庫房收入。不過曾蔭權在回歸後「一朝天子一朝臣」,在2000年他任財政司司長時,在預算案中放風表明欲開徵銷售稅,更成立專責小組研究這個課題,充份顯示他在銷售稅立場上,與彭定康完全不同。
對於特首曾蔭權政府就銷售稅展開為期九個月的諮詢,銀行公會昨宣布成立小組,研究對銀行界可能產生的影響,銀行公會主席王冬勝說,公會現時沒有既定看法。地產代理專業協會會長王羅桂華昨質疑,如果徵收銷售稅範圍包括抽取地產代理的佣金,但不減其他稅項,即雙重收稅,該會將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