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昨日公布首批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QDII)的購滙額度,中國銀行(3988)、工商銀行及東亞銀行(023),依次獲批25億、20億及3億美元,合共48億美元。據有關銀行指出,上述額度只覆蓋內地居民將人民幣轉換為外滙投資境外的額度,客戶自有外滙毋須包在額度內,當局亦視乎獲批銀行的業務進度,因應需要,在額度用完後再加額批出,有關銀行希望最快8月推出QDII。
公布亦指出,外管局亦受理了建行(939)、交行(3328)等銀行的相關購滙額度申請,首批獲中銀監准許辦理QDII的銀行,除上述銀行外,尚有滙豐。外管局要求,銀行在處理有關業務時,要防範投資風險及履行訊息披露。
爭取下月提供服務
東亞銀行總經理兼中國業務總部主管余學強表示,尚需等候中銀監批准該行QDII產品內容後,才正式提供服務,外管局是次批准額度的過程甚快,他期望東亞最快可於8月提供QDII服務,計劃初步推出數個系列的理財產品,主要環繞債券等定息工具。
對於東亞獲批額度在3家銀行中最少,他指出,有關額度只應用於人民幣換滙層面上,客戶自有外滙不必在額度內,而且可視乎需要申請加額,現時外資行仍未獲准開辦個人人民幣業務,但他解釋,持有人民幣的客戶,可在其他銀行或東亞內地分行換滙,然後投資境外理財產品。
對於外管局只批了3家銀行合共48億美元QDII額度,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笑說,1個月貿易順差亦遠多於此數,但相信監管機構不會加快及增加太多額度,因免致招來政治壓力,「連加息都不敢開頭,還說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