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稅波及房署公立醫院學校<br>64萬公屋戶或加租

銷售稅波及房署公立醫院學校
64萬公屋戶或加租

【本報訊】商品及服務稅(即銷售稅)剛諮詢,魔爪已伸向公屋、醫療、教育等範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證實,公立醫院、學校、房屋署都納入建議的徵稅架構。即全港64萬公屋住戶或會被「變相加租」、公立醫院及中小學、大學學費都可能增加5%。公民黨副主席張超雄直斥有關建議荒謬,「咁都夠膽拎出嚟諮詢,證明政府管治水平真係好低!」 記者:雷子樂 蔡建豪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昨在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政府是應課稅人士,若提供服務屬商業或非規管性質,又達500萬元的起徵點就要繳稅。他舉例說:「學校每年收入如超過500萬就要畀稅。」強調每項建議都未有定論。該局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表示,房屋署、房協也屬需要徵稅架構內,會否向租戶徵收5%銷售稅,則未有定論。

基層市民幫有錢人交稅

公民黨副主席張超雄指,外國不會在公共醫療、正規教育等服務徵收銷售稅,直斥政府管治水平低劣,「再咁做諮詢,(特首)曾蔭權可以執包袱」。房屋政策評議會總幹事葉肖萍說認為銷售稅應針對奢侈品消費。捍衞基層住屋權益聯盟張文慧指建議一旦落實,全港公屋居民都跌入稅網,高收入者卻可減稅,「等於要基層市民幫有錢人交稅,係唔公平、唔公義。」
直資學校惠僑英文中學校長陳偉佳指,政府不應向非牟利的學校徵稅。遵理學校副校長李文偉稱,現時市場競爭激烈,學費加幅有限,家長日後需承擔稅項。教協幼兒教育發言人翁巧香表示,港府建議交學費也需繳稅有違教育培養人才原則,「用一種做生意嘅眼光去睇教育工作好唔妥,接受教育都要交稅好唔合理。」
醫院管理局發言人表示,由於銷售稅建議仍在諮詢階段,現未制訂任何針對稅項的具體細節。私家醫院聯會副主席劉國霖表示,醫院採購藥物及設備的開支會隨稅項增加,病人日後的醫療費用,升幅極有機會高於5%。養和醫院副院長黃柏坤估計私家門診收費在徵稅後,仍會維持在160至200元間。手術住院服務現時的成本約3,000元,徵稅後的收費增幅將會更大。

有違公平社會核心價值

另外,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出席商業電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時批評不少立法會議員指銷售稅劫貧濟富是「扣帽子」。他認為,稅制能做到「每個人畀少少」就是公平。大部份聽眾都反對銷售稅,50歲的護士方小姐說:「我以為退休後唔使納稅,點知晴天霹靂,遲啲又要畀銷售稅。如果係7.1前講,會多幾十萬人上街。」聽眾黃先生斥銷售稅是累退稅,有違公平社會核心價值。
唐英年及馬時亨今日會分別向民主黨、工聯會、商會代表、區議會正副主席講述銷售稅諮詢方案。民主黨昨公布的調查顯示,885名受訪者中,六成反對開徵銷售稅,84%反對徵稅市民表明會設法避稅。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指議員批評銷售稅劫貧濟富是扣帽子。
新聞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