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悠長的暑假開始,是時候「向世界出發」,出發前千萬別忘記先跟醫生「報到」,聽取旅遊建議;到瘧疾肆虐地區前,更要服用預防藥物。有傳染病專家提醒大家,若旅遊目的地偏遠,醫療設施缺乏,可在出發前要求醫生處方緊急治療藥物,一旦出現高燒,可即時服用。 記者:張嘉雯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媒介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旅遊傳染病專家鍾世文醫生批評,不少醫生不理解各地瘧疾的情況,不能給予恰當的建議。他舉例,港人到泰國的曼谷和清邁、斐濟群島等非疫區旅行,有醫生會處方預防藥物,但到肯亞、泰緬邊境等疫區,卻不獲處方,所以外出旅遊前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上網(見表)找尋瘧疾的發展資料。
某些地區有抗藥性
鍾世文強調,瘧疾的預防藥物種類繁多,不同藥物適合不同的地區,部份在某些地區已出現抗藥性,醫生根本不應處方,「有些醫生會向到柬埔寨的遊客處方Mefloquine,但這種藥在當地已出現抗藥性,這樣做不適當,令他們得不到保護。」
鍾醫生提醒旅遊人士留意旅遊書介紹的醫療機構,切勿掉以輕心,若目的地偏遠,醫療設施缺乏,可在出發前要求醫生處方緊急藥物,「Malarone是頗理想的藥物,出現高燒後,每日吃四粒,吃三天,回港後應即時求診,告訴醫生曾到過瘧疾為患的地方,再做測試證實是否染病。」
應使用合適蚊怕水
在瘧疾為患的地方,旅遊人士應留在有空調的地方;不要使用香水、古龍水;穿着長袖的淺色衣物,把褲腳套在襪子中;在室內使用蚊香、蚊帳等,並使用含DEET濃度35%或以下的驅蚊產品,「使用濃度再高,不會增加保護力,但毒性卻會提高。」至於小朋友使用的蚊怕水,DEET含量應低至10%,需避免塗在雙手,以免小孩誤服,而不含DEET的驅蚊劑只可以提供兩小時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