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開設銷售稅的諮詢文件終於出台,掀起了激烈的反對浪潮,如何把民意納入理性的討論,就要看政府的能耐了。
「銷售稅」正式名稱是「商品及服務稅」,不但買東西要付,「買」服務例如請律師也要付,所以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及各行各業都會大受影響,最即時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百物騰貴,而在「售」者一方,收費提高,生意更加艱難,還要承受多一重手續費及行政費,簡直不勝煩擾。
上述的問題,尚可說是一時的過渡性質困難,如果銷售稅本身是個對香港好的政策,那麼過了一段時期,市民便會適應;但是究竟銷售稅是不是一個對香港好的政策?在這點上,反對的聲音也是很大的,例如這是不利普羅市民的累退稅,會加劇貧富懸殊,及破壞香港的簡單稅制。這些問題就不是適應就可以解決。
我覺得社會大眾的反對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特區政府提出開徵銷售稅也有他的道理。這些道理,大部分是基於專家的意見──特別是稅務、會計及部分經濟學家。專家的意見不代表一切,學術上理論上頭頭是道,政策上也未必行得通,而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須真正能一一回應市民的憂慮,提出具體政策和真憑實據,令到市民心悅誠服,如果不能做到,就要放下推行新稅的建議,先去消除民間的憂慮。最難的一步是怎樣能夠展開真正的開心見誠的討論,特別是在市民對政府不信任的情況下,更是難乎其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