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上一幀黑白照片,說明指這是張愛玲戰時來港大念書的學生照。張愛玲露齒笑着,記憶裏,好像沒見過張愛玲這樣子咧齒展笑。照片裏張戴了眼鏡,文靜襟興款式,不覺老土過時。眼鏡上方是一額的光滑,女作家把頭髮往後攏,以頭箍牢牢固定好,書院妹的髮箍,最合用來裝置清湯掛麵的髮型。平淡的直髮和髮箍,今天近乎絕迹,除了有時候,在寰頭寰尾的波地上,還見過柴條身材的中年波牛,頭頂插一個,用來做「入球吉祥物」。
張愛玲的老照片,從民國的上海一直拍到美國西岸,中途站一個叫做香港的地方,不過是歇腳處,拍出來的照片,沒有背景,大部份像這張學生照。也有化了濃妝燙了頭髮叉腰側膊拍的風騷照,這是後來回到上海,準備撤離,赴美前再經過這個客途中轉站拍下來的。以後又拍過幾張短髮的,笑容愈來愈少。接下來,女作家連人也不見,更別說拍照。那張捉狹地倒轉一張日報,捧在胸前微微笑的最後曝光「遺照」,頭上戴的是一頂能見度極明顯的假髮,笑容倒跟港大學生相有幾分倒模似的。我喜歡老照片,忍不住看完又看張愛玲的學生照,她念的是港大不是史丹福,因為戰禍,學位沒拿到;沒有碩士帽打底,沒有中央暗撐和黨魁代言,一個女子,沒招惹火勢風頭,疏淡始終如一。在即將到臨的閏七月,趁天打雷劈的夜晚,女士們熄掉免費電視台的開咪節目吧。泡一杯暖飲(別碰肉骨茶)看張愛玲的老照片,會叫人眼界靈透,通身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