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憂鬱小百科:壓力可導致精神障礙

告別憂鬱小百科:壓力可導致精神障礙

自「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巴士阿叔事件傳遍全城,到早前天水圍發生三位精神病婦相約自殺的悲劇,敲響了市民關注都市抑鬱症。
本欄一連六日輯錄由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策劃,突破出版的「憂鬱小王子」新書,介紹大眾認識抑鬱症,以及提供如何解開抑鬱的貼士。

隨着工作節奏的加速,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急劇加快,部份人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態下,而又得不到應有的調適,身體過度疲勞,久而久之,必會導致焦慮不安、抑鬱症、精神障礙等心理問題和疾病。
工作壓力
工作壓力可帶來三個階段的症狀:
第一階段:軀體症狀
‧會產生失眠、焦慮、多疑、胃口差等情況
第二階段:退縮性行為
‧表現為不願上班、無端請假、不願意參加各類社交活動等
第三階段:
‧比如火氣大、矛盾多、破壞性強,甚至出現自殘、自虐或者自殺傾向
學業壓力
一項以11歲學童為對象的研究指出:他們最大的憂慮,是大考的成敗,害怕要留班。其他主要憂慮包括:功課負擔、家長壓力、英語理解困難等。
一項有關初中學生的研究顯示,學業成績較差者,心態會變得絕望。
學習經驗不愉快的高班學生,經過多年學業失敗,發覺無論自己多用功,都不會改善考試成績。
這些學生傾向低估自已的能力,放大他們的錯失。
六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