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銷售稅推銷要有技巧

財智語陸:銷售稅推銷要有技巧

政府諮詢開徵商品及服務稅(下稱銷售稅)的可行性,更有謂銷售稅的禍害比「八萬五」更甚。以目前本地較佳的客觀條件,重新將更改稅制放在議程上,是合適的時機,問題是社會大眾會否接受此改變?
香港稅基窄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有人認為,這麼多年來都是這樣,慘如金融風暴及沙士亦可捱過去,稅基窄根本不是不是問題。加上現在經濟處增長勢頭,要擴闊稅基自然難為社會所接受。我個人認為,開徵銷售稅本身沒有絕對的利與弊,視乎從一個甚麼角度出看這件事。理論上,目前本港工作人口340萬人,但只有120萬名繳納薪俸稅人士,其他主要稅收是來自物業稅、利得稅及賣地所得,一旦經濟如早前往下走,其他收入不穩,庫房財赤再現,政府的板斧不是向中產開刀,便是縮減基層支出,受影響的仍是平民百姓。所以,在精神上香港是有擴闊稅基的必要,但問題是究竟開徵哪一項新稅,才能兩面討好呢?

基本食物應免稅

以百分比來計算,銷售稅是按「多買多繳」的原則,理論是一項公平的稅種,但如果是以「絕對值」來衡量,低收入人士所繳交的稅款其實不少。
舉例而言,一個月入3萬元的人,花1萬元在日常消費,所繳付的銷售稅為500元,但一個月入9千元的打工仔,同樣花1/3(即3千元)於日常消費上,150元的銷售稅,便是一個負擔。
政府推行新稅種要成功,推銷手法非常重要,目前政府庫房「大把錢」,倡議要積穀防饑,反對聲音自然大增。我曾在另一專欄提出對銷售稅的看法,在此想再跟大家分享。估計政府再推出任何新稅種時,都是以不影響基層生活作為最大前提,開徵銷售稅同時或減薪俸稅,基層受惠者不多。反之,可以參照一些外國稅制,銷售稅的覆蓋面可不涉及人民最基本的生活,例如市民購買一些基本餬口需要的物品(如新鮮或急凍的肉類及蔬菜),不用納入銷售稅網中,這對草根階層所造成的影響最小。
對於中產人士,除減薪俸稅外,亦可再其他層面提供稅項優惠,例如政府近年大幅削減醫療開支,因此近年不少人傾向提高自己的醫療保險以支應付未來的醫療開支,政府其實可考慮准許此開支用作扣薪俸稅之用。在未有全面醫療保障制度的情況下,亦不失為利民利政府的小措施。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