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分別達到10.9%及29.8%,其中第2季增幅更高達11.3%及30.9%,前者為94年第4季(12.8%)以來新高,後者也是04年首季(43%)以來之最,反映過熱的經濟並未因早前推出連串宏調措施而慢下來,市場預期新一輪宏調措施如加息、擴闊人民幣波幅限制等即將出籠,中銀監昨晚先出手,要求銀行貸款審批從嚴。
【本報訊】統計局發言人兼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鄭京平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早前人行及發改委等推出的宏調措施正發揮作用,「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視情況來決定是否還需要採取進一步的措施,以及採取甚麼樣的措施」,看來中國政府還想「再等一等」。
不過,中銀監已急不及待,主席劉明康在中銀監年中工作會議上強調,銀行及各級監管部門要有針對地做好監管工作,防範和化解高危機構風險,對6大產能過剩行業及4大產能需基本平衡但規模過大的行業,貸款審批從嚴,同時中銀監將會同發改委等5部委推出新通知,要求銀行停止與各級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門簽訂新的各類捆綁式貸款協議或信貸額合作協議,並且要求加強監控,將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信貸納入監測對象。
中銀監要求貸款從嚴
由於昨日公布的數據早已在報章及坊間流傳,故證券界普遍不感意外,並紛紛將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調高。摩根士丹利、中金及瑞信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調高至10.5%,摩根大通調高至10%;證券行雖然預期內地明年增長會放慢,但仍將增幅調高至9.5%及8.5%。他們幾乎一致認為,中國政府勢必推出新一輪調控,但加息時間及幅度,以至對人民幣滙價的預測則略有出入。
大行料加息擴大滙價波幅
中金、大摩及瑞信均預期,人行會在第3及4季將存貸款利率上調0.27厘,摩根大通認為只會在第3季加息0.25厘,中金估計到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將升值至7.7,摩根大通更相信升至7.5水平。
大摩預測,到年底時,中國外貿順差增至1440億美元,明年更增至1770億美元,瑞信則相信中銀監將透過更積極行政措施控制信貸過快增長,限制外資投資內地房地產的措施在月底前公布,然而該行不預期人民幣會大幅快速升值。
雖然統計局對上半年經濟表現的評語,由首季的「平穩較快」轉為「平穩快速增長」,並存在4大問題,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外滙儲增增長過快及部份行業受成本上升影響令利潤空間縮少,發改委日前已預期,下半年固投增速雖會慢減,但仍會超過30%。
不過,鄭京平指出,早前推出的宏調措施,包括人行加貸款利率0.27厘、3度向銀行發行2500億元人民幣定向票據、調高存款準備金率0.5百分點,以及銀監會兩次與銀行召開「窗口指導」會議,正在取得一些成效,但發揮效用還要一段時間,所以還要「進一步觀察」,他認為繼續實施有針對的宏調措施,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全年經增將會恢復保持「平穩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