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發生多宗涉及雙層巴士嚴重車禍,肇事巴士車殼往往出現如同「開罐頭」的揭頂式損毀,令人質疑巴士結構欠安全。香港汽車工業學會副會長李耀培解釋,現時製造巴士物料以防火、輕身為主,一般以鋁片作內、外層,同時國際上亦未有特別針對巴士結構安全的大型撞擊測試,因為當局認為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的巴士應以行車安全為主,責任全賴司機。
李耀培稱,現時由外國車廠製造的巴士,主要由外國原裝裝嵌運港,除主支架由堅硬合金製造,其餘外殼則是鋁板、座椅及扶手部份材質是玻璃纖維,一般而言結構安全,在普通交通意外中相信可以提供足夠保障,其實類似昨日的嚴重意外並不常見,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指巴士結構不安全。
當局只針對傾斜測試
他續稱,現時運輸署並未就巴士結構進行特別撞擊測試,只對巴士傾斜進行試驗,確保巴士轉彎時行車安全,避免巴士入彎時因車身過度傾側翻車,至於有關巴士結構問題則信任巴士車廠標準及巴士公司的檢驗。
另外,香港貨櫃車商會副主席梁根權指出,貨櫃車在行車中出現「鎖轆」情形,行內俗稱「嗱死轆」,貨櫃拖架接上拖頭時,同時要接駁兩條迫力風壓喉,是輔助迫力系統,性質與其他車輛的煞車手掣一樣,當風壓喉突然爆裂或鬆脫,車輛便會自動收掣,令拖架出現「嗱死轆」,車速會逐漸減慢,但不會突然停下,此時司機應在安全情況下,將車溜到慢線檢查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