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終於在市中心MarienPlatz附近找到一家「德國鹹豬手」的百年老店,勝在唔使估,一睇就知,因為老店有一落地玻璃,內裏是一座比人還要高的機器,將一隻隻豬手像「皇上皇燒雞」一樣整齊排列,機器將豬手不斷滾動,平均加熱燒烤。眼前景物實在太吸引,企圖「哄」埋玻璃感受食物的香氣,殊不知感受到的只是熾燙的熱力,怪叫一聲彈開,當地人見狀咪咪嘴笑,相信我已不知是第幾個笨遊客幹這儍事。
先來生啤解解暑,主要分清啤及濁啤,後者入口更滑也更香。我說要吃腸,侍應指牢「巴伐利亞腸」,清水煮肥大白肉腸,咬時韌,入口軟,嚼之有肉香,應該沒加防腐劑,算是見識過,「德國鹹豬手」以重量算價錢,侍應捧來三隻任君選擇,選了兩隻,一隻較肥美,一隻較精瘦。外層已烤得香脆,內裏則仍然保持肉汁充沛,做法據聞是不斷加水不斷烤,如果專注只賣一種食物仍做不好的話,應該打屁股。一些皮、一些肥、一些肉,一齊啪入口,鹹並不是主角,肉香才是正主兒,吃豬手果然要有點肥,結果精瘦的那隻乏人問津。配菜除了常見的酸捲心菜外,原來還有將新鮮白蘿蔔像刨鉛筆般刨成薄薄長長的一片,伴着豬手吃,清膩並重,剛柔並濟,這種吃法教我想起乳豬件及廣東燒肉。餐牌中發現「PigKnuckleJello」,將豬手肉碎連汁放入冰箱雪成肉凍,甘香消暑,但跟山東名菜「水晶肉」及「豬手凍」相像得似親戚。
相信除了馬可孛羅將麵條及大餅帶了回意大利,德國某君若干年前亦將燒豬及肉凍技術帶了回德國。美味無疆界,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