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六成股民投資前不分析

逾六成股民投資前不分析

【本報訊】理工大學最新調查發現,逾六成本港股民未有分析數據資料便進行投資,另近六成人未有從投資服務供應商取得數據,反映港人投資風險意識薄弱;調查亦發現,港人投資過度集中,風險分散成效低。理大商業學系財務學副教授鄭子云建議,投資者應購買組合式基金,並多向專業人士請教,以減少風險及增加回報。

過度集中輕視風險

理大上季以電話成功訪問500名25至65歲的本地投資者。調查發現,75%過去1年曾參與投資活動,當中超過八成持有股票、四成持有基金。不過,普遍投資者着重回報,輕視風險,七成認為回報是影響投資決定的主要因素,包括投資時項目價位、升值潛力及過往回報表現;逾六成人未有分析數據資料便投資;近六成人亦未有從投資服務供應者取得數據。
調查亦發現,同時持有逾5隻股票的股民,只有11%;同時持有逾5隻基金的投資者更只有8%。另外,57%受訪者除強積金外,過去1年未有參與任何投資。不過,只有13%無投資的在職人士,認為強積金足夠應付退休後七成或以上的生活開支。
此外,富達基金個人理財行政董事鄭潘行端亦表示,港人應提早安排退休的理財計劃,並建議父母與子女多作商量,作出明智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