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合乎「實際需要」 料趕走3成港人買家<br>實名買樓 打擊外資

須合乎「實際需要」 料趕走3成港人買家
實名買樓 打擊外資

中央壓抑樓市的宏觀調控措施未見奏效下,向外資「開刀」的政策如箭在弦。據透露,在新措施下,境外人士在內地置業,除必須採用實名制外,還需要在內地工作或學習超過一年,合乎「實際需要」才可以買自住樓。有地產界人士指出,新措施估計將趕走最少三成潛在港人買家。

國家統計局將在今日公布最新的經濟增長數據,在外界普遍預期今年第二季度GDP將增長近12%,經濟仍處於過熱的背景下,內地加大樓市的調控勢在必行。內地《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引述知情人士稱,一份規範房地產市場外資准入和管理的文件,已由建設部、商務部等六部委會簽完畢,對外資買樓的市場准入、開發經營,以及境外機構和個人買樓等三大領域,定出明確限制。

港人限制 或較寬鬆

一名接近文件起草部門的知情人士稱,國務院接獲上半年房產數據後,將確定何時發布正式文件和執行時間。至於何謂合乎買樓的「實際需要」稍後會作出定義。亦有消息指,對港澳台人士的買樓政策將較寬鬆,但地產界人士認為港人與境外人士待遇不會差距太遠。
中原(中國)物業顧問總經理黎明楷指出,港人在深圳、廣州等地買樓,多是退休人士,或者作度假之用;而很多經常在內地工作的港人,也沒有工作證,過去就有很多中港兩地工作的運輸業人士買樓,估計目前最少有三成擁有內地物業的港人,不符合上述資格。預計未來大批潛在買家在新政下被摒於置業門外。中原的董事副總經理陸成認為,雖然消息還未落成,但已對外資造成莫大的心理影響。

境外熱錢 須先批准

美聯中國廣州區域董事劉志忠認為,新政策有助限制外資流入,對本身外資較多、樓價又持續高企的城市,如深圳,北京等地的樓價有抑制作用。而實名制亦可以防止樓盤預售後轉手炒賣,壓抑炒風。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認為,新措施可防止外國人聯手炒樓,而大多數國家都是在交易環節中來限制。
除限制個人買樓外,一些過去來自金融投資機構等渠道的境外熱錢亦必須先經過批准。外資買樓亦要先成立企業及注入最少一半註冊資本。盛富企業管理諮詢董事總經理黃立沖認為,此舉將令外資的投資回報大跌,進入樓市的興趣大減。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