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國 新聞工作者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燕繼榮的《政治學十五講》,是一本清晰流暢的通識教育好書,但最令我感動的,還是他為這本書寫的序言。
燕繼榮說,政治離中國人既遠又近,當我們想知道想參與時,我們無法接近;但當我們不想被捲入時,我們又無法逃避。中國政治太「高尚」,令我們心懷激盪,為了國家人民投入一場場政治運動;但「黑暗」時,又是權力傾軋、以權謀私、不擇手段,令道德體系徹底崩潰!傳統中國被認為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社會,因為中國是「官本位」、政治經濟文化結構高度合一、皇權主義和政治全能主義,但中國人又認為政治是非常敏感的話題。
民眾走向犬儒化
他感慨問,有沒有一種政治生活,讓我們想知道和參與時能感受參與;當我們不想捲入時又可以冷漠相待,互不相擾?
燕教授這段精采的概括,勾勒出一幅奇怪的圖畫:在中國,政治距人民既遠又近;既「高尚」又「黑暗」;既高度政治化但民間又普遍對政治冷感。這其實反映了社會現狀的兩極趨勢:「上層寡頭化,下層犬儒化」。
中國社會是官本位,權力掛帥。毛澤東生前固然是月薪四百元可過帝王生活。今天中國則實行畸形的市場經濟,高層官商錢權交換,也離不開權,因此始終是高度「政治化」,只要有政治權力就可操控文化和經濟。
但另一方面,下層民眾卻走向犬儒化。在毛澤東時代,人們受毛一些「青年人要關心國家大事」之類的「高尚」口號呼召,捲入一場場殘酷的政治鬥爭,直到發覺自己原來是黑暗權爭的工具,又會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犬儒。他們過早嘗過苦澀,也就根本不相信盼望,正如約翰.米爾(JohnS.Mill)所說,專制使人犬儒。因為,人們在一次次抗爭受到鎮壓後,已消去了抗爭的魄力;對官方冠冕堂皇的說話儘管不信,也因為已習慣而毋須反駁了。
不相信仍有理想
犬儒病就是中國大陸當前普遍的精神危機:世故、麻木、功利、不相信人間有理想,甚至以看破紅塵的語氣,嘲弄堅持理想的人是「唐吉訶德」。犬儒主義者的人生理想就是吃飯,吃飽後,更高的理想就是吃雙頭鮑!對社會正義冷漠,犬儒主義者自有一套說法:「政治是骯髒的,甚麼正義理想都是騙人,人性不都是自私的嗎?」
表面看來,犬儒主義者是對當權者和抗爭者各打五十大板。但當權者不怕你犬儒,因為他們已是擁有軍隊和監獄的建制力量。但天安門母親和維權人士卻需要社會力量支持。內地基層選舉的種種不公平,也必須有人勇於指出和據理力爭。犬儒主義者袖手旁觀,更不堪的還會勸抗爭者「放下仇恨」、「締造和諧」,一定程度上變成了專制者的同路人。統治者巴不得犬儒主義者繼續「清高」,繼續「遠離政治」。
建立透明的制度
「上層寡頭化,下層犬儒化」,解釋了中國社會為何一方面「政治化」,一方面大家又認為政治太敏感。燕繼榮教授看到種種禍害,他問,能否有一個制度,讓人民希望知道和參與時得以感受參與,希望置身事外時又可以置身事外?這問題正反映了的期望:在中國建立一個公開透明,讓人民參與決策的政治制度,因而,得以免除對政治壓迫的恐懼!
[email protected]